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谢屐亭赠谢行之

标题包含
登谢屐亭赠谢行之
君家灵运有山癖,平生费却几緉屐。 从人唤渠作山贼,内史风流定谁识。 西窗小憩足力疲,梦赋池塘春草诗。 只今屐朽诗不朽,五字句法谁人追。 天台览遍兴未已,天竺山前听流水。 秦人称帝鲁连耻,宁向苍苔留屐齿。 乙庵是渠几世孙,登山认得屐齿痕。 摩挲苔石坐良久,便欲老此岩之根。 吾侬劝渠且归去,请君更学遥遥祖。 遥遥之祖定阿谁,曾出东山作霖雨。 乙庵未省却问侬,莫是当年折屐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市)人。是南宋中期的著名文人、文学家、政治家。他历任地方官吏,终因触犯秦桧而被贬。在文学创作上,以诗歌和散文见长,尤以咏史诗最为脍炙人口。他的诗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你家有个钟爱山景的文人,一生都在山间留下痕迹。 有人叫他山贼,但他的才情与风流传世谁能知? 在窗边休息,脚上乏力,梦中却在写那篇“池塘春草”的诗句。 如今他的木屐虽已破败,但诗句永恒,那些五字的句式又有谁能够追赶呢? 天台山的景色他已看过无数,然而在天竺山前依然听得见流水的声音。 古人称帝而遭到鲁连的羞耻,何必在青苔上留下木屐的痕迹? 乙庵啊,是你哪位先祖的后代? 登山时找到了那个被遗忘的木屐印迹。 抚摸着石头坐在那里很久,就想在这里度过晚年。 我劝你还是回去吧,你要学的应该是那个遥远的先祖。 那位遥远的先祖是谁?他曾经在东山降下甘霖。 乙庵却不明白地在问我,难道你是当年的折屐老人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君家灵运:指叶绍翁的友人谢行之,此处用谢灵运的典故。 2. 几緉屐:几双木屐。 3. 从人唤渠作山贼:别人称呼他为山贼。 4. 内史风流:指谢灵运曾任永嘉太守,有风流才情。 5. 西窗小憩:在窗户旁边休息。 6. 梦赋池塘春草诗:梦中创作了描绘春天池塘的诗篇。 7. 五字句法:五言诗句的格律。 8. 天台览遍:游览天台山。 9. 天竺山前:天竺山附近。 10. 秦人称帝鲁连耻:秦始皇统一六国,鲁仲连认为这是可耻的事情。 11. 宁向苍苔留屐齿:宁愿在青苔上留下鞋印。 12. 乙庵:谢行之的字。 13. 几世孙:几代后人。 14. 认得屐齿痕:认出木屐留下的痕迹。 15. 坐良久:坐了很久。 16. 老此岩之根:在此地终老。 17. 吾侬:我。 18. 且归去:暂时回去。 19. 请君更学遥遥祖:请你在你的祖先中寻找值得学习的人。 20. 曾出东山作霖雨:这里用孔子比喻自己的祖先,希望他们能像孔子一样发挥重要作用。 21. 乙庵未省却问侬:乙庵不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来询问我。 22. 莫是当年折屐翁:是不是当年的那个折屐翁(王羲之)。
去完善
赏析
该诗为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共分十联。首联提及谢行之(字乙庵)家的先祖谢灵运有山癖,一生花费很多木屐,因而被人们称作“山贼”。颔联以游人为线索,描绘了谢灵运的作品和事迹依然流传不衰,但他究竟算不算风流才子,因时代变迁而难以确定。 颈联描述了作者在窗外休息时,看到一位疲惫不堪的游人,梦见自己在池塘边写诗,借此表达对谢灵运才情的敬仰。尾联则以今昔对比,感叹谢灵运的诗歌传世久远,无人能及,表达了他对古人风采的赞美。 接下来的六联,分别描绘了天台、天竺山等景观,以及作者与乙庵的交流。最后两联,作者劝乙庵学习他的远祖,为社会做出贡献,结尾流露出对古人的敬仰和对乙庵的期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谢屐亭赠谢行之》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在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所作。这一时期,正值宋金和议之后,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士大夫阶层普遍表现出消极、颓废的情绪。叶绍翁本人曾任江湖郎中和添差昊天观,但仕途并不如意。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下,作者借用了东晋名士谢灵运的典故,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遭遇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此时,谢灵运在历史上已被视为隐居山林、放浪形骸的象征,与叶绍翁的身世颇有些相似之处。叶绍翁巧妙地运用了“谢屐”这个意象,将自己和谢灵运的命运联系起来。在古代,屐是一种木头鞋子,便于行走于泥泞之中。而谢灵运所穿的木屐被称为“谢屐”,成为了他游山玩水的象征。 此外,该诗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墨客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们在诗歌中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