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哥罗驿竹枝词

标题包含
题哥罗驿竹枝词
尺五攀天天惨颜,盐烟溪瘴锁诸蛮。 平生梦亦未尝处,闻有鸦飞不到山。 风黑马嘶馿瘦岭,日黄人度鬼门关。 黔南此去无多远,想在夕阳猿啸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 尺五攀天天惨颜,盐烟溪瘴锁诸蛮。 平生梦亦未尝处,闻有鸦飞不到山。 风黑马嘶馿瘦岭,日黄人度鬼门关。 黔南此去无多远,想在夕阳猿啸间。 现代白话文翻译: 攀爬高山仿佛只有一尺之遥,天空却显得遥远而凄惨。烟雾弥漫的溪流和丛林中的险恶之地束缚着各个部落的居民。我一生梦寐以求的地方,听说连乌鸦也无法飞到那深山之中。在山中骑马时,风吹过马儿会发出嘶鸣,山路陡峭,驴子也消瘦得可怜。阳光照耀下,人们艰难地穿越鬼门关。从这个地方到黔南并不算太远,估计在太阳落山、猿猴哀嚎之间就能到达。
去完善
释义
1. 哥罗驿:具体地点不祥,可能是作者的想象之地或指当时的某个偏远地区。 2. 尺五:一仞为八尺,此处“尺五”借指地势险峻。 3. 天惨颜:形容天空阴沉的样子。 4. 盐烟溪瘴:盐烟,海盐煎煮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溪瘴,山林湿热蒸郁之气,此处的意思是恶劣的自然环境。 5. 诸蛮: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这里代指偏远地区的居民。 6. 平生梦亦未尝处:表示作者从未到过这样的地方。 7. 鸦飞不到山:意指荒凉的山峰连乌鸦都不愿飞来栖息。 8. 风黑马嘶馿瘦岭: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景象。 9. 日黄人度鬼门关:鬼门关,传说中的地狱之门,比喻极其险恶的地方;此处表达出行人经过艰难跋涉最终穿越险境。 10. 黔南:位于今贵州省东南部地区,这里泛指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 11. 夕照猿啸:夕阳映照下,听到山间的猿猴啼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哥罗驿”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边远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的感慨。首联描绘了哥罗驿周围环境的恶劣:“尺五攀天天惨颜”意味着距离天只有一尺半的距离,但天气却极为阴暗,这是一种压抑的氛围;“盐烟溪瘴锁诸蛮”则描写了此地瘴气弥漫、山川险恶的特点。颔联则是作者的想象:即使平时在梦中也未曾到过这样的地方,而听闻有乌鸦都无法飞到这样的深山之中。颈联进一步渲染了该地的荒凉与危险:风吹过,马儿在嘶鸣,瘦弱的驴子行走在崎岖的山岭上;太阳即将落山,人们正经过这被称为“鬼门关”的地方。尾联则以景收尾,作者眺望远方,想到离这里不远的黔南,那里估计也是一片夕阳映照下的景象,而在山间回荡的猿猴叫声又给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丝苍凉。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边远地区生活环境的艰苦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哥罗驿竹枝词》是南宋诗人黄大临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光宗时期(约1189-1194年),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政权相对稳定的时期,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 黄大临生活于南宋中期,这是一个文人士大夫崇尚诗画、重视道德修养的时代。黄大临曾担任地方官职,但他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希望能过上宁静的田园生活。他在诗歌创作上颇有造诣,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在《题哥罗驿竹枝词》这首诗中,黄大临以哥罗驿为背景,通过描绘驿站周边的景物,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世界的厌倦。他用竹子作为象征,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