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青玉案

标题包含
青玉案
行人欲上来时路。 破晓雾、轻寒去。 隔叶子规声暗度。 十分酒满,舞裀歌袖,沾夜无寻处。 故人近送旌旗暮。 但听阳关第三句。 欲断离肠馀几许。 满天星月,看人憔悴,烛泪垂如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要走上前行的道路,就要穿过那迷雾和微寒。隔着绿叶传来杜鹃鸟的叫声。斟满了酒,尽情歌舞,却在深夜无法找到彼此。在黄昏时分,故人挥手告别。耳边响起《阳关三叠》的曲子,令人断肠。抬头看满天星辰月光,却见别人也显得疲惫憔悴。蜡烛流泪,如同雨水般落下。
去完善
释义
1. 青玉案:词牌名,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2. 行人:指旅途中的人。 3. 上时路:走向春天的路。 4. 破晓雾、轻寒去:描述天气由寒冷转为温暖的过程。 5. 叶子规:即杜鹃鸟,又名子规、杜宇。 6. 十分酒满:斟满酒的杯子。 7. 舞裀:跳舞用的地毯。 8. 歌袖:唱歌的人的手臂。 9. 阳关第三句:古人分别时常唱《阳关三叠》诗,这里借指别离。 10. 余几许:剩余多少。 11. 烛泪垂如雨:形容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泪像雨点一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以行人的视角出发,描绘了清晨时分,雾气消散,气温微寒的场景。“隔叶子规声暗度”一句中的“叶子”指的是树叶,“子规”是杜鹃的别称,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树叶的遮挡下,杜鹃的叫声若隐若现。整首词上片给人一种朦胧而又清新的感觉。 词的下片则以故人为切入点,借送别友人表达出自己的离别之情。最后两句“满天星月,看人憔悴,烛泪垂如雨”更是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这里的“烛泪垂如雨”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蜡烛的泪水比作雨水般纷纷扬扬,使原本平常的事物变得生动而富有感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青玉案》是南宋诗人黄大临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南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变革。北宋灭亡后,南宋政权在江南地区建立,虽然继承了北宋的文化传统,但在政治、军事上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不断受到北方金朝的威胁。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在政治上失去了信心,纷纷转向文学创作,以抒发心中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黄大临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一生都在寻求报国之道,然而现实却令他失望。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青玉案》一词正是他这种情感的体现。词中以“画图难足”的美景喻示南宋政权的繁华,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深深的忧虑和哀伤。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黄大临作为一个文人在那个时代的无奈与挣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