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子由
钟鼎功名淹管库,朝廷翰墨写风烟。
遥知道院颇岑寂,定是壶中第几天。
历下笑谈漫一梦,江南消息又余年。
动心忍性非无意,吏部如今信大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钟鼎:古代的一种礼器,常用来比喻功名。
2. 淹管库:淹没在文书案牍之中,形容处理琐碎公务的日常生活。
3. 朝廷翰墨:指在朝为官的文人墨客,“翰墨”通常代指书法或者文采。
4. 风烟:风景烟雾,这里借指作者想象中的江南风光。
5. 遥知道院:遥远的书院或道观,这里可能是指作者的弟弟子由所在的书院。
6. 定是壶中第几天:化用古人"壶中天地"的说法,意思是想知道子由此刻正在享受着多么悠然的生活。
7. 历下:济南的古称,此处可能为作者的家乡。
8. 江南消息:可能指他们兄弟之间的通信往来。
9. 动心忍性:磨练自己的意志,这里是诗人勉励自己修炼心性的话。
10. 吏部:中国古代官职之一,负责官员选拔和管理。此处可能是诗人在自嘲自己的官职。
11. 大颠:唐代一位著名的僧人,后来成为禅宗大师,这里诗人暗含调侃之意,表明自己像大颠一样闲云野鹤,不为世俗所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兄弟情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和关心之意。首联通过对比钟鼎功名与朝廷翰墨,表现了诗人对名利与文学的热爱和执着。颔联则描绘了道院的清幽与宁静,暗示着诗人对于修行生活的向往。颈联以“漫一梦”和“又余年”抒发了光阴荏苒、世事如梦的感慨。尾联则以吏部信任大颠禅师的故事为引,暗喻子由在仕途中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寄子由》这首诗是黄大临在北宋时期创作的。在这段时间里,黄大临因官场争斗而失去了官职,离开了京城,回到故乡南京。他的弟弟苏轼也因与当权者不合而被贬谪,黄大临为此感到忧虑和悲伤。在此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寄托哀思、怀念手足之情的诗作。
当时的北宋王朝,虽然表面上繁荣昌盛,但实际上朝政腐败、党争激烈。黄大临作为一位正直的官员,对这种现状深感痛心。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弟弟苏轼的担忧,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在这首诗的创作过程中,黄大临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自己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通过回忆与弟弟苏轼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兄弟情谊的珍视。这首诗充分体现了黄大临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执着,使人们对这位文人墨客充满了敬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