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
桄榔笋白映玉箸,椰子酒清宜具觞。
市井衣裘半夷夏,阴晴朝暮变炎凉。
莫推月色共千里,不寄江南书一行。
无頼笳声上云汉,晓来偏绕九回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桄榔笋如同碧玉般映衬着筷子,清澈的椰子酒适合小酌。
市井中人们的穿着有一半是中原和南方的融合,时阴时晴的天气早晚间变化无常,感受着温度的炎热与凉爽。
不要期望同一轮明月照耀两地,无法将江南的一行书信寄予你。
那讨厌的胡笳之声响彻云霄,拂晓时分更萦绕在我的心头如百转千回。
去完善
释义
1. 桄榔笋:指海南特产桄榔树的嫩芽,一种可食用的竹笋。
2. 白映玉箸:形容桄榔笋色泽洁白如白玉筷子。
3. 椰子酒:以椰子为材料制成的酒,味道清甜。
4. 宜具觞:适合举杯畅饮。
5. 市井衣裘:指市井中穿着各异的衣物。
6. 夷夏:这里指少数民族和地方汉族。
7. 莫推月色:不要认为月光遥远而推却相聚的机会。
8. 不寄江南书:不去往江南地区寄送书信。
9. 无頼笳声:指边疆胡人的战事传闻。
10. 九回肠:形容内心的复杂思绪,如同九曲回肠。
去完善
赏析
《留别》是唐代诗人黄大临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诗中通过对桄榔笋、椰子酒等南国风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见闻与感受。在诗歌的后两句中,诗人以月亮和江南为寄托,表达了与友人相隔千里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则以胡笳之声的哀怨作为结尾,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惆怅气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堪称一首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别》是南宋诗人黄大临的一首离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渡后的某个时期,也就是公元1127-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时期,当时北方的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不断侵扰中原地区,导致民不聊生。而南方则相对较为安定,因此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南下避难。
黄大临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充满了坎坷。他曾在家乡湖南衡山一带过着平静的生活,但在南渡后,他为了避乱,不得不离开家乡,四处漂泊。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经历了无数的离别。这首《留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时代背景方面,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一方面,少数民族政权的入侵使得中原地区的百姓生活困苦;另一方面,南宋朝廷的腐败和软弱无能也让人民对国家的未来充满担忧。然而,尽管身处困境,但文人墨客们仍然坚持创作,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黄大临的《留别》正是这种时代精神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