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五首 其六
瑞雪飘空,银蟾出海。
曹山异中见异,庞公手里明机。
一个觌面全提,一个通途叶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雪花飘舞在天空中,明亮的月亮从海面升起。
曹山洞寺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庞居士手中的禅杖揭示了禅机的奥秘。
一个面对面的相遇触及了全部的真谛,一个明了的途径表达了微妙的真理。
去完善
释义
瑞雪:吉祥的雪。古人视瑞雪为吉祥的象征,它既能保护作物免受冻害,又能使来年的农作物丰收。
飘空:在空中飘荡。
银蟾:指明亮的月亮。古人认为蟾蜍是月亮的象征,因此常用“银蟾”一词来形容明亮的月亮。
出海:从海面升起。这里形容月亮在海面上升起的景象。
曹山:位于江西九江的石钟山,是禅宗五山之一。
异中见异:在差异中发现更多差异。这里是说曹山寺的僧人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发现更多的不同之处,体现出他们的智慧。
庞公:指的是唐代的禅师庞蕴,他精通禅理,有很高的智慧。
手里明机:指在手掌中领悟到禅机的道理。
一个觌面全提:指一个人面对面地全面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一个通途叶妙:指一个人在通达的道路上展现出了微妙的思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颂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雪花飘落在天空,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海面。在这样的景色中,诗人引用了两位禅宗大师的故事。曹山本寂在异中见异,强调在平凡中发现不凡;庞婆手中则明机,意味着把握当下、洞察事物本质的智慧。在这首诗中,诗人借用这两位禅宗大师的例子来表达他的禅宗哲学观念,即应面对现实、发掘事物的内在含义,以实现个人觉悟与解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十五首 其六》是南宋时期著名禅僧释慧方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对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
创作时间: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北方的金国和南方的南宋政权对峙,战争频繁。
人生际遇:在这样动荡的社会环境中,释慧方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他在生活中感受到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通过禅修和修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从而创作出这首充满哲理的诗歌。
时代背景:在这个时期,禅宗佛教在中国非常盛行,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喜欢通过禅修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南宋文学的黄金时期,许多诗人都在这个时期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