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日登岳阳楼晴望

标题包含
秋日登岳阳楼晴望
三秋倚练飞金盏,洞庭波定平如刬。 天高云卷绿罗低,一点君山碍人眼。 漫漫万顷铺琉璃,烟波阔远无鸟飞。 西南东北竞无际,直疑侵断青天涯。 屈原回日牵愁吟,龙宫感激致应沈。 贾生憔悴说不得,茫茫烟霭堆湖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个季节里我倚着绢练观赏金色的酒杯,洞庭湖水波平静如刀切般。天空高远,云朵卷起,绿色植被低垂,那一点君山特别引人注目。广阔无垠的水面像铺满琉璃一样闪闪发光,烟雾弥漫的水面宽阔遥远,没有鸟儿飞翔。从西南到东北,水天一色,仿佛一直延伸到青色天边的尽头。屈原曾望着太阳感叹忧愁,龙宫的神秘使人感到沉迷。贾生(贾谊)因忧虑而憔悴,却无法诉说,只能看着迷茫的烟波堆积在湖心。
去完善
释义
1. 三秋:秋天的第三个月份,即阴历九月。 2. 倚练:指女子凭栏眺望。 3. 金盏:金色的酒杯,这里指阳光照在湖面。 4. 洞庭:湖南省的著名湖泊,位于岳阳市西南。 5. 波定:指湖水平静。 6. 平如刬:形容湖面像被刮过一样平整。 7. 绿罗:绿色的绸缎。 8. 君山:位于洞庭湖中的小岛,又称“湘君山”。 9. 万顷:形容湖面广阔。 10. 琉璃: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矿石,这里用来形容湖面光滑如镜。 11. 烟波:烟雾弥漫的水面。 12. 青天涯:指遥远的天边。 13.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楚国的大臣,因忧国忧民而投汨罗江自杀。 14. 回日:指从天上回到人间。 15. 龙宫:传说中的龙王居住的宫殿。 16. 感激:因为感动而感激。 17. 沈:沉入水中。 18. 贾生:贾谊,西汉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提出改革朝政的建议,但未被采纳,因此憔悴不堪。 19. 茫茫:形容迷茫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秋日登岳阳楼晴望》这首诗歌以壮丽的视野描绘了洞庭湖的景象。开篇两句点明了季节和时间,“三秋”为秋季的三个月,"金盏"则形象地表达了阳光照射在湖面上的样子。第三句和第四句通过对比,表现出了天地间宏大的景观,天空高远而云朵低垂,波光粼粼的湖面与山峰相对,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 第五句至第八句,诗人进一步展现了洞庭湖的广阔与寂静,放眼望去,无边的湖面平静如镜,没有任何飞鸟。这使得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天地辽阔、静谧悠然的氛围。第九句到第十二句,诗人引用了古代传说,赋予了这首诗更深的历史底蕴。先贤们的往事似乎都在这浩渺的烟波中回荡。 最后两句,诗人借贾谊的忧愁,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岁月匆匆,但那无边的水汽依然弥漫在湖面上,给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整首诗层次分明,意境深远,不仅体现了自然美,更表现出诗人的壮志与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日登岳阳楼晴望》这首诗创作于唐朝中期,是诗人张碧在闲暇之余所创作的。这个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人们生活富足安康。 张碧,字不详,唐朝文人,他的诗歌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闻名于世。他的诗才横溢,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誉。然而,尽管他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一生都在地方官职上徘徊,没有获得更高的职位。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碧的心境也随之变化。他的诗歌逐渐从对朝廷的歌颂转向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秋日登岳阳楼晴望》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在这首诗中,张碧以岳阳楼的壮观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