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
凌寒不独早梅芳,玉艳更为一样粧。
懒著霓裳贪野服,自然仙骨有天香。
轻明最是宜风日,冷淡从来傲雪霜。
欲识清奇无尽处,中间深佩紫罗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寒冷的冬天里,不只早开的梅花独自芬芳,如玉般美丽的它也同样妆点着大自然。它并不愿意穿着华丽的霓裳,反而更钟爱于自然的野服,这种天生的仙骨散发着天香。它在风中最为轻盈明亮,对待冰雪霜露也从来都是冷淡傲然。想要知道它清雅奇绝的魅力无穷之处,只需要深入去欣赏那佩带着紫色罗囊的花朵。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蜡梅:即梅花的一种。
2. 凌寒:在寒冷的环境中。
3. 不独早梅芳:指蜡梅与早梅有相似的芬芳。
4. 玉艳:形容花朵的洁白美丽。
5. 一样粧:指蜡梅与早梅有着相同的妆扮。
6. 懒著霓裳贪野服:形容蜡梅的自然之美。
7. 仙骨:神仙般的气质。
8. 天香:自然的香气。
9. 轻明:轻盈明亮。
10. 宜风日:适合风和阳光的天气。
11. 冷淡:高傲冷漠的气质。
12. 傲雪霜:不畏严寒的品质。
13. 欲识清奇无尽处:想要了解蜡梅的美丽无穷。
14. 中间深佩紫罗囊:指佩戴紫罗囊的人能够更好地欣赏蜡梅的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蜡梅为主题,描绘了它在严寒冬天中的美丽与坚韧。首联点出蜡梅凌寒开放,与早梅争艳的特质;颔联赞美其纯洁如玉、天生丽质的形象;颈联表现了蜡梅在风中舞动、傲雪凌霜的风骨;尾联通过“紫罗囊”这一意象展现了蜡梅超凡脱俗的品质。全诗充满了对蜡梅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借蜡梅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和审美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蜡梅》:
东风吹破蜡梅黄,剪剪寒花只自香。
小蕊未禁人意赏,清香先引鹤头祥。
孤标隐映林家树,满槛光辉画苑妆。
若使春风知意思,不教桃李竞年芳。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唐仲友所作。创作于公元8世纪至9世纪之间的唐朝时期。在这个时期,唐仲友正值人生壮年,才华横溢,名声在外。他的诗歌受到当时社会的高度赞誉。
在这个时代,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诗歌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唐仲友作为当时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这首《蜡梅》描绘了蜡梅的美丽和芬芳,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