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上行
江蓠生幽渚。微芳不足宣。
被蒙风雨会。移居华池边。
发藻玉台下。垂影沧浪渊。
霑润既已渥。结根奥且坚。
四节逝不处。繁华难久鲜。
淑气与时殒。余芳随风捐。
天道有迁易。人理无常全。
男欢智倾愚。女爱衰避妍。
不惜微躯退。但惧苍蝇前。
愿君广末光。照妾薄暮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蓠在幽静的水洲生长,微小的芬芳不易散播。
当它们遭受风吹雨打时,它们就迁移到华池边安家。
在山石下绽放绿意,垂下的枝条在湖泊旁倒映。
湿润的环境中,它们的根系扎得深且牢固。
四季流转,万物非恒,繁华不可能长久保持新鲜。
美好的气息随着时间消逝,残留的花朵也将随风而落。
自然规律总是在不断变动,人们心中的情感也难以恒定不变。
男子的欢乐可以倾倒愚昧,女子的衰老会让人避开美貌。
不再珍惜已经衰退的生命,只担心那些无畏向前的小苍蝇。
希望你的光辉能遍及四周,照亮我人生的黄昏。

去完善
释义
1. 江蓠:又称为香草,是一种水生植物。
2. 幽渚:幽静的水中小洲。
3. 微芳:微弱的花香。
4. 不足宣:不足以宣扬。
5. 被蒙:受到。
6. 风雨会:风吹雨打的境遇。
7. 华池边:华美的水池旁。
8. 发藻:发出水草。
9. 玉台:指池中平台。
10. 垂影:影子向下。
11. 沧浪渊:水面宽广的深渊。
12. 霑润:滋润。
13. 渥:湿润。
14. 奥:深。
15. 四节:四季。
16. 逝去:过去了。
17. 不处:不断变换。
18. 繁华:繁茂的花朵。
19. 难久鲜:难以持久新鲜。
20. 淑气:温和的气息。
21. 与时殒:随着时间消逝。
22. 余芳:残留的香气。
23. 随风捐:随风而逝。
24. 天道:自然规律。
25. 有迁易:有所变化。
26. 人理:人间道理。
27. 无常全:没有永恒不变的道理。
28. 智倾愚:智慧战胜愚昧。
29. 衰避妍:衰弱避开美丽。
30. 不惜:不怕失去。
31. 微躯退:卑微的身体渐渐衰退。
32. 但惧:只担心。
33. 苍蝇前:遭到小人诽谤。
34. 愿君:希望你。
35. 广末光:广泛传播光辉。
36. 照妾:照亮我。
37. 薄暮年:临近晚年。

去完善
赏析
《塘上行》:
这首古诗以池塘的景物和植物作为对象,描绘出一幅淡雅而又不失生机的画面。首联描述了江蓠生长在水边的景象,它散发着微小的香气,无法广为传播,恰如诗人自己的才华。颔联则以“被蒙风雨会”象征诗人在官场上的际遇,虽然不得意,但依然保持高尚的品质。颈联通过“发藻玉台下”、“垂影沧浪渊”等诗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广阔与深沉。
接下来的几联则表现了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时间的流逝使得繁花似锦的美景难以长久保存;美好的气质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弱;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这种思想也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如男女之间的情感并非永远热烈,甚至会随着时间而淡去。
然而,尽管世界无常,诗人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品质。他甘愿退居二线,远离那些蝇营狗苟的世俗纷争,只希望自己的光芒能够照亮诗人的晚年生活,让她在孤独的夜晚也能感受到温暖的光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塘上行》是西晋文学家陆机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作于公元3世纪初,即魏晋时期。此时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疾苦。诗人陆机出身名门望族,但因战乱失去家园,四处流浪,饱尝人间冷暖。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水草和鸟兽,深刻地领悟到生命的不易和生存的艰难。
此期间,魏晋风度盛行,文人墨客崇尚自然、重视个体的生命体验。因此,陆机的《塘上行》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感慨,借景抒情,抒发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