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惊秋

标题包含
惊秋
莺啭才间关,蝉鸣旋萧屑。如何两鬓毛,不作千枝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莺声刚婉转,蝉鸣立刻和。怎奈双鬓白,非如千霜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喻凫:唐朝诗人。 2. 啭:鸟叫的声音。 3. 间关:形容鸟鸣宛转悠扬。 4. 旋:立刻,马上。 5. 萧屑:形容声音细小凄清。 6. 鬓毛:头发,此处指白发。 7. 千枝雪:形容满树的雪花。这里借指满头白发。
去完善
赏析
《惊秋》是唐代诗人喻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秋天里鸟儿的鸣叫声和树叶的飘落景象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句中的“间关”、“萧屑”都是形容声音的词,分别代表鸟儿婉转的啼鸣声和秋风中落叶的声音,通过这两种声音的对比,展现了秋天的特征。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易逝的感叹,虽然他的两鬓已经斑白,但还不曾像冬天的雪花那样轻盈飘落,形象地暗示了人生的无奈。整首诗富有哲理,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惊秋》是唐代诗人喻凫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在这个时期,喻凫虽然生活在一个相对平静的时代,但他个人的命运却充满了波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这使得他的心情变得颇为沉重。 当时的社会环境也相对稳定,但在这种表面的宁静背后,却也隐藏着许多暗流。一方面,由于长期的战乱,民众的生活依然困苦;另一方面,士人阶层对于科举考试的狂热追求,使得社会风气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喻凫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