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淳安好 其六
我爱淳安好,能知义命方。
育遗存后裔,刳腹奉高堂。
隠节推承诏,儒官教有庠。
胡为得祠奉,退省更徊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淳安:古县名,位于今浙江省淳安县。
2. 义命方:意指道德和命运的原则。
3. 育遗存后裔:指教育和培养后代子孙。
4. 刳腹奉高堂:表示对父母尽孝之意。刳腹,剖开肚子,这里用来形容尽心尽力地侍奉父母。
5. 隠节推承诏:隐晦的遵守法令,谨慎行事。
6. 儒官教有庠:指设立学堂,教育人们学习儒家经典。
7. 胡为得祠奉:为何能获得祭祀供奉,即为什么得到尊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晔的一首描绘淳安美景及人文风俗的诗作。“我爱淳安好,能知义命方”表现了诗人对淳安的热爱之情,以及他认为淳安人民深明大义、恪守本分的品质。接下来两句“育遗存后裔,刳腹奉高堂”则是描述淳安人民繁衍后代,孝敬父母的美好场景。“隠节推承诏,儒官教有庠”则说明了淳安的文化氛围浓厚,人们对教育和礼节十分重视。最后两句“胡为得祠奉,退省更徊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成就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对自己能否继续胜任这样的职责而感到不安和迷茫。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厚的情感和质朴的语言,展现了淳安的美好景象和生活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我爱淳安好 其六》是明代诗人陈晔的一首描述江南水乡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中期,即15世纪左右。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江南地区尤为繁荣,形成了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情。
陈晔生活在明朝中期的江南地区,他的一生都在这片土地上度过,对于这里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诗作充满了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我爱淳安好 其六》这首诗中,他以淳朴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深深眷恋。
在明朝中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农民们通过勤劳的耕作,实现了丰收的愿望。同时,这里的文化底蕴也十分丰厚,文人墨客们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陈晔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