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淳安好 其五
我爱淳安好,忧民缺致盈。
渠通庐避湿,滩凿浪难生。
利涉津梁固,安行道路平。
夙宵虽黾勉,终愧汉公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深爱着淳朴美好的生活,忧虑百姓无法充满生机。
沟渠畅通可以让住所远离湿气,开掘河滩能够抵挡风浪。
建设稳固的桥梁有利于航行,修筑平坦的道路利于行走。
无论昼夜我都努力不懈,但最终仍对汉朝的公卿感到愧疚。
去完善
释义
1. 淳安:地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境内。
2. 忧民:关心百姓的生活。
3. 渠通庐避湿:指通过开挖渠道来避免房屋受潮。渠,水沟;庐,房屋。
4. 滩凿浪难生:指在河滩上开凿水道以减少水流带来的破坏。滩,河流两岸的沙滩;浪,波浪。
5. 利涉津梁固:指有利于渡河的桥梁坚固。利涉,方便渡河;津梁,桥梁。
6. 安行道路平:指行人行走的道路平坦安全。安行,平安行走;道路,供人行走的路。
7. 夙宵:早晚,这里指时刻努力工作。夙,早;宵,夜。
8. 黾勉:努力,尽力。
9. 终愧汉公卿:作者自谦,表示虽然自己努力工作,但仍然不如汉代的公卿大臣们。汉,汉代;公卿,古代的高级官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我爱淳安好 其五》,是宋代诗人陈晔的一首作品。诗中表达了他对淳安的美好景色的热爱和对当地百姓的关爱之情。同时,也通过描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设施状况,反映了诗人的治理才能和公仆精神。下面是对这首诗歌的赏析:
“我爱淳安好,忧民缺致盈”两句,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诗人对淳安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当地百姓的忧虑。诗人不仅喜爱淳安的美景,还关心着百姓的生计问题,体现了他作为一县之长的责任与担当。
“渠通庐避湿,滩凿浪难生”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为改善当地自然环境所做的努力。他主持疏通水道,建设堤坝,使百姓的房屋免受潮湿侵扰;开凿滩涂,抵御海浪,确保民众的安全。这些举措充分展示了诗人治理一方的智慧和能力。
“利涉津梁固,安行道路平”这两句,则通过叙述交通设施的完善,表现了诗人关注民生、重视经济发展的务实作风。良好的桥梁和道路使得百姓出行便利,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体现出诗人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国家的繁荣的期盼。
最后,“夙宵虽黾勉,终愧汉公卿”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自谦与自省。虽然他勤奋工作,日夜操劳,但终究觉得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无法与汉朝的贤能公卿相比。这种谦逊态度,既展示出诗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又显示出他对人民的深深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我爱淳安好 其五》是明朝诗人陈晔创作的一首表达山水之美的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时,诗人眼中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故乡淳安的深深眷恋之情。从诗中可以看出,陈晔具有很高的艺术素养和敏锐的观察力。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将其融入到诗歌之中,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生活气息。
在明朝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陈晔所在的淳安县位于浙江西部,自然环境优越,风景秀丽。在这样的环境下,陈晔受到山水田园风光的熏陶,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同时,他也受到了民间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使他的作品呈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这段时间里,陈晔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了解民情,关心百姓生活。这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中能够以平民的视角去审视社会现象,关注民生问题。此外,陈晔还与其他文人墨客交往甚密,相互切磋诗艺,共同进步。这些都为他诗歌创作的成熟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