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
尝闻元丰间,元舆守兹土。
别乘果为谁,青山郭功甫。
二公德望尊,声名播今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在元丰年间听闻,元舆镇守这块土地。
别乘(郡守副职)果真是谁呢?青山环绕的郭功甫。
这两位官员德望崇高,声望传播古今。
去完善
释义
1. 尝:曾经;
2. 元丰:宋神宗年号;
3. 元舆:指袁州(即今江西省宜春市一带);
4. 兹土:这个地方;
5. 别乘:意为副使,此处指分巡地方的官员;
6. 郭功甫:人物名,南宋诗人,与陆游交往密切;
7. 二公:指元舆知州和郭功甫两人;
8. 德望:道德声望;
9. 今古:现在和古代。
去完善
赏析
《汀州》是诗人陈晔的一首描绘汀州历史风貌与人文景观的诗歌。该诗通过对元丰年间(1078-1085)汀州地区的历史回顾,以及对元舆、功甫两位地方官吏的赞美,展示了诗人对汀州深厚的感情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首句“尝闻元丰间”,诗人以听说的形式引入主题,巧妙地将读者的思绪带回到元丰年间的历史时空。紧接着,诗人描述了元舆这位地方长官守护汀州的场景,传达出他恪尽职守、爱护百姓的品质。
第二句“别乘果为谁”,诗人设问发问,引出下文将要介绍的另一位人物——青山郭功甫。通过“别乘”这个称谓,诗人表达了对其身份地位的敬意,也显示出这两位官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尾联“二公德望尊,声名播今古”,是诗人对元舆和功甫两人德望及声名的崇高赞誉。用“播今古”来形容他们的影响力,暗示了他们的事迹将流传千古,成为后人敬仰的典范。整首诗以对历史的沉思、对先贤的颂扬为主题,流露出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汀州地区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汀州》是唐代诗人陈晔的一首描绘汀州风光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这是唐朝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期。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诗人陈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才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汀州风景画卷。
陈晔生活在唐朝盛世,但其人生际遇并非一帆风顺。他曾经担任过地方官职,但因为种种原因被贬谪到汀州。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生活的真谛和价值,开始关注社会民生和民间疾苦。这种经历使他的诗歌充满了现实关怀和人文情怀。
汀州位于福建西部,是唐朝时期的重要军事重镇和文化交流中心。在这个时期,汀州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前来游玩。陈晔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用自己的笔触描绘了汀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