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战鸟山
冰玉相生愧独顽,可儿豪胆镇心关。
悲秋剩有桓宣武,雷涕重经战鸟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冰玉相伴使我暗自惭愧自己的孤独和顽强,这个可爱的孩子有着豪迈的胆量,他的存在使得我心里的难关变得容易渡过。悲伤的秋天只剩下桓宣武了,雷电交加的时候我再次经过了战鸟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冰玉:指纯净的事物,这里形容人的品质高洁。
2. 相:表示互相之间。
3. 生:存在。
4. 愧独顽:指感到自己一个人独自坚持的品质有些顽固,不太合群。
5. 可儿:可以成为样子的人,值得赞赏的人。
6. 豪胆:勇猛大胆的气概。
7. 镇心关:守住自己的信念和立场。
8. 悲秋:表达悲哀的秋天,秋天多伤感之事,因此被用作表达忧伤的象征。
9. 剩有:只剩下。
10. 桓宣武:东汉名臣桓温,字宣武,曾平定蜀地多次北伐中原,无果。此处以桓宣武代指壮志未酬的英雄。
11. 雷涕:以雷神之泪形容巨大的悲伤。
12. 重经:再次经过。
13. 战鸟山:战争发生之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欣赏和敬畏之情。首句“冰玉相生愧独顽”描绘了冰雪与玉相互辉映的美景,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接下来,诗人用“可儿豪胆镇心关”表达了对勇敢者的敬佩之意。诗人认为,面对这样的美景,只有拥有豪胆的人才能够真正领略其中的韵味。
诗人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相结合,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展现人性的光辉。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提到“悲秋剩有桓宣武,雷涕重经战鸟山”,这里提到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桓宣武,他曾在秋天哀叹战争带来的灾难。通过这一典故,诗人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这里的“雷涕”一词也表现了诗人对战争中苦难民众的深深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战鸟山》是清朝末年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谭嗣同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作于1896年,正值甲午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在这一年里,谭嗣同受到了西方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感到极度不满,决心寻求变革之道。
在诗歌中,谭嗣同通过对战鸟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在面对民族危亡之际的忧虑和思考。他认为,中国应该像战鸟一样勇敢无畏,不惧怕外敌入侵,勇敢保卫自己的家园。同时,他也意识到了改革的紧迫性,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谭嗣同还面临着个人生活的困境。他的父亲被清政府逮捕入狱,他自己也因参与维新运动而受到清政府的迫害。然而,这些困境并没有让谭嗣同放弃他对改革的信念,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在这个时期,清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一方面,外国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的领土和人民饱受磨难;另一方面,清朝内部的腐败和落后使得国家的发展陷入停滞。在这样的背景下,谭嗣同等维新志士开始探索新的改革道路,希望通过变法来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强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