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河桥楼赋得群公夜宴

标题包含
河桥楼赋得群公夜宴
芙蓉帘幕扇秋红,蛮府新郎夜宴同。满座马融吹笛月, 深荷良宵慰憔悴,德星池馆在江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谭用之,字子才,号文雅,江西南昌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江西四大才子”之一。 谭用之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便以才华横溢而闻名乡里,后来进入太学深造,学识更加渊博。在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盛开如花的窗帘遮住了秋天的鲜红,南蛮地区的富家子弟晚上一同设宴欢庆。所有的人都在赏月,就像古代的文人马融正在吹奏着笛子。这种美好的夜晚深深缓解了我的疲惫与憔悴,品德高尚的人在江的东边有着宏伟的住所。
去完善
释义
1. 芙蓉:这里指一种名为"荷"的植物,通常指莲花或荷花。 2. 帘幕:窗帘和帷幕,这里用以形容室内的装饰。 3. 扇秋红:秋天时,荷花的红色花瓣犹如扇子般展开。 4. 蛮府:唐代行政区划单位,这里可能指的是长沙。 5. 新郎:这里是谭用之的朋友,新到任的官员。 6. 马融: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这里用来比喻在座的博学之士。 7. 德星池馆:古代江南的一处名胜古迹,这里用来指代宴会所在的地点。 8. 江东:长江下游南岸的地区,这里大致包括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河桥楼上群公夜宴的诗歌。首先以“芙蓉帘幕扇秋红”开篇,描绘出宴会场景的富丽堂皇,仿佛可以看到热闹的宴会现场和帘幕间闪烁的灯火。紧接着“蛮府新郎夜宴同”,提到了参加宴会的角色——新郎和新娘,点明这是一场新婚之夜的宴会。接下来的“满座马融吹笛月”,描述了宴会的热闹场面:马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人,他的吹笛声代表的是音乐的美妙与情感的交融。最后两句“深荷良宵慰憔悴,德星池馆在江东”,表达了诗人对新人们的美好祝福,希望他们的婚礼能给他们带来长久的欢乐,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个人理想——成为德高望重的贤人。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河桥楼赋得群公夜宴》是唐代诗人谭用之创作的一首描绘文人雅集的诗篇。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前后。 在这个时期,谭用之正值人生低谷,科举考试屡试不第,一直未能跻身官场。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沮丧,反而选择了与文友们共享诗酒之乐。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以生动细腻的笔触,通过描绘群公夜宴的场景,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此外,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唐朝晚期,政治局势较为动荡,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严重。尽管如此,士人们依然保持着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而这种精神,在谭用之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