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丙寅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
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还知否。燕将雏去。又是流年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山上,乌云密布,傍晚的乌鸦在榕树上啼鸣。老朋友身在何方呢?一整夜的溪亭下着小雨。
我在凉爽的梦中醒来,只当是消除残留的暑热。你知道吗?燕子将雏鸟孵化出来了,这又是一个即将逝去的年头。

去完善
释义
1. 点绛唇:词牌名。
2. 丙寅:指公元1146年,南宋绍兴十六年。
3. 秋社:古代秋季的祭祀日。
4. 暝鸦:天色昏暗时的乌鸦。
5. 接翅:相互靠近的翅膀。
6. 榕树:一种常绿乔木,此处泛指树木。
7. 故人:老朋友,这里可能指作者的亲友或故交。
8. 溪亭:溪边的亭子,这里可能是作者的寓所或借指故乡。
9. 新凉:凉爽的新鲜空气。
10. 消残暑:消除剩余的暑气,表示夏天即将结束。
11. 燕将雏去:燕子在初秋时分开始带着雏燕离去,以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12. 流年:时间,岁月。

去完善
赏析
《点绛唇·丙寅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是南宋词人张元干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以“丙寅秋社前一日”这一特定时间为背景,描绘了溪光亭在秋雨中的景色,以及词人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上片写景。开篇两句“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通过描绘昏暗的秋日云彩和接翅啼叫的榕树上的乌鸦,营造出一种凄迷的氛围。紧接着,词人以问句“故人何处”表达了对自己故土和故人的深深思念。最后一句“一夜溪亭雨”,再次呼应题目,将读者的思绪带入那一场大雨之中的溪亭。
下片抒情。“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这两句以梦为线索,表达出词人在梦中感受到的新凉之意,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炎暑已过,秋天已经来临。接下来,词人以“燕将雏去”的形象描绘,揭示了时间的流逝,寓示着一年又将过去,流露出词人对时光的感慨。
整首词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词人对故乡、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这首词也展示了张元干词风婉约的一面,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点绛唇(丙寅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丙寅年即为公元1146年。此时,正值国家战乱频发、山河破碎之际。诗人张元干生活在这个充满矛盾和危机的时代,他在面对世事的无常时,流露出深刻的忧虑与无奈。这一年秋天,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张元干在溪光亭遥望远方,以此抒发了他内心深处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与此同时,时代背景中,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官场腐朽,朝政日非,这令许多有识之士为之扼腕痛惜。而金兵日益蚕食北方领土,对于南宋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国事衰微的现实让身处其中的文人墨客们感叹不已。因此,张元干的这首词以其特有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当时南宋文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