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杨子云传

标题包含
读杨子云传
老不晓事杨子云,缀文讥诃坚逐贫。 班生曲笔甚假借,谓不戚戚元非真。 草玄欲作后人计,投阁自迷身不利。 王涯筮中好其书,宁复逆知甘露事。 蛙声紫色欺昏童,义士远引如冥鸿。 胡为颠眩尚执戟,美新屈首称臣雄。 岷山沃野蹲鸱大,拓落不归良已过。 近危竟似井眉瓶,虚作反骚嗤楚些。 诡情怀禄遭嘲评,但用笔墨垂声名。 文章要亦千古事,久矣法言今正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范浚(1090-1150),字子济,号潜溪先生,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生于浙江金华人,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后裔。 范浚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曾中举人,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进入官场。后来,他在金华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杨雄不识时务,撰文嘲讽王莽放逐穷人。 班固夸大事实,说是并不悲哀并非真情。 扬雄想留下身后名,却因迷失自己而遭受不幸。 王涯卜辞中的喜好是真理,岂能预知甘露之事呢? 青蛙叫声响彻黄昏,英雄避之唯恐不及。 为什么还迷恋朝廷,在歌颂王莽的文章中卑躬屈膝。 岷山沃土大腹便便,失足未归已然可惜。 处境危险就像井口边的瓶子,空谈反骚嘲笑那些人。 为了俸禄而献媚写文章遭人嘲笑,只靠笔墨来博取名声。 文章也是有千年流传的价值,如今《法言》已经传世。
去完善
释义
《读杨子云传》是宋朝范浚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该诗以汉代文学家扬雄(字子云)为主题,通过对其一生经历及作品的评述,来表达对扬雄的批判与赞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一些词句注释: 1. 老不晓事杨子云:扬雄年纪老迈,不明事理。 2. 缀文讥诃坚逐贫:这句描绘了扬雄因撰写《甘泉赋》等作品批评朝政而被驱逐的状况。“缀文”指编写文章;“讥诃”为批评、指责之意;“坚逐贫”描述被贬谪后的贫困生活。 3. 班生曲笔甚假借:形容班固在《汉书·扬雄传》中对扬雄的评价较为宽宥。“班生”是指班固;“曲笔”表示拐弯抹角地表达观点;“假借”意为宽容、通融。 4. 谓不戚戚元非真:这句话揭示了班固认为扬雄实际上并非真的忧国忧民。“谓不戚戚”意为说扬雄没有忧虑不安的心情;“元非真”意指并非真正如此。 5. 草玄欲作后人计:扬雄晚年埋头著《太玄经》,希望留给后世有益的理论。“草玄”即起草《太玄经》;“欲作后人计”表示他试图对后代有所贡献。 6. 投阁自迷身不利:叙述扬雄因害怕被捕而跳楼逃生,结果自己弄得不大利索。“投阁”是指跳楼事件;“自迷身”意味着自己使自己陷入困境。 7. 王涯筮中好其书:诗人提到唐代学者王涯赞美扬雄的作品《太玄经》。“王涯”为唐朝文人;“筮中”指占卜预测吉凶;“好其书”表示喜欢、珍视扬雄的著作。 8. 宁复逆知甘露事:暗含扬雄不可能预知后来发生的甘露之变。“宁复”表否定,“逆知”是预知的意思,“甘露事”则是指唐文宗时的宫廷政变“甘露之变”。 9. 蛙声紫色欺昏童:讽喻扬雄的辞赋追求华丽藻饰,容易使年轻学者误入歧途。“蛙声紫色”比喻张扬、浮夸的文风;“欺昏童”表示误导涉世未深的学子。 10. 义士远引如冥鸿:暗含东汉末年隐逸之士远离纷扰政治的行为。“义士”指的是隐居之人;“远引”表示远走高飞、避世隐匿;“冥鸿”象征隐士的形象。 11. 胡为颠眩尚执戟:扬雄在王莽篡位时仍担任职务,令人质疑他的行为。“胡为”表示为什么;“颠眩”喻指不顾廉耻地为权贵效劳;“执戟”在此代指为官任职。 12. 美新屈首称臣雄:描述扬雄参与撰写《剧秦美新》的阿谀奉承之作。“美新”是西汉末年的一篇颂扬王莽的文章;“屈首”表示低头认输、迎合他人;“称臣雄”指在《剧秦美新》中歌功颂德。 13. 岷山沃野蹲鸱大:描述岷山的丰饶景象。“岷山”是中国四川省的一处山脉;“沃野”代表肥沃的土地;“蹲鸱”即芋艿,这里用以比喻庄稼丰收的景象。 14. 拓落不归良已过:反映出扬雄晚年未能回归正道。“拓落”表示落拓不羁、不受拘束;“良已过”意指错误已无法挽回。 15. 近危竟似井眉瓶:这句表达扬雄在逆境中的窘迫处境。“近危”指濒临险境;“井眉瓶”是一种陶瓷器皿,此处比喻处境困厄。 16. 虚作反骚嗤楚些:指出扬雄仿效屈原写《反离骚》的做法并无实际意义。“虚作”表示徒有其表、并无实质;“反骚”是扬雄模仿屈原《离骚》而创作的诗歌;“嗤楚些”表示对屈原精神的不屑一顾。 17. 诡情怀禄遭嘲评:揭露扬雄为了荣华富贵而不择手段的事实。“诡情怀禄”表示用不正当手段谋取俸禄;“遭嘲评”意味着受到世人嘲讽和批评。 18. 但用笔墨垂声名:这是诗人对扬雄一生评价的总结,认为他只依靠笔墨成就自己的名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西汉文人杨雄的诗歌,诗人在阅读了杨雄的事迹后,对他的行为和态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评论。首先,诗人指出了杨雄的愚昧无知,他在文章中讽刺了班固的《离骚》,认为其并非真实情感的表达。然而,杨雄在创作《太玄经》时,却试图为自己的身后之名考虑,结果却在现实面前迷失了自己。尽管王涯对他的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他却无法预料到甘露之变的悲剧。诗人通过对比,批评了杨雄的行为,认为他过于看重名声,以至于失去了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此外,诗人还提到了杨雄在甘露之变中的表现,以及他在美新中的投降行为,进一步揭示了杨雄的人格缺陷。最后,诗人以岷山沃野的景象作为比喻,表达了对杨雄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文学创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杨子云传》是南宋文人范浚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即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历史动荡的过渡阶段。宋徽宗赵佶在位期间(1100-1125年),北宋王朝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金国势力逐渐壮大,对中原地区构成严重威胁。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此后,康王赵构在临安建立南宋政权(1127-1279年),虽然偏安江南一隅,但面临着金国的虎视眈眈和国内诸多矛盾。 范浚是南宋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的家族世代为官,但由于时局动荡,家境逐渐衰落。他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但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在阅读杨雄(字子云)的传记时,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读杨子云传》。 在这首古诗中,范浚以杨雄的自得与困厄作为参照,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他认为杨雄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这与自己的境遇相仿。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自怨自艾,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坚守自己的信念。这种精神境界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