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金山行(润州金山寺,寺在江心)

标题包含
金山行(润州金山寺,寺在江心)
西江中氵霝波四截,涌出一峰青堞土臬。外如削成中缺裂, 阳气发生阴气结。是时炎天五六月,上有火云下冰雪。 夜色晨光相荡沃,积翠流霞满坑谷。龙泓彻底沙布金, 鸟道插云梯甃玉。架险凌虚随指顾,榱桷玲珑皆固护。 斡流倒景不可窥,万仞千崖生跬步。日华重重上金榜, 丹楹碧砌真珠网。此时天海风浪清,吴楚万家皆在掌。 琼楼菌阁纷明媚,曲槛回轩深且邃。海鸟夜上珊瑚枝, 江花晓落琉璃地。有时倒影沈江底,万状分明光似洗。 不知水上有楼台,却就波中看闭启。舟人忘却江水深, 水神误到人间世。欻然风生波出没,瀖濩晶莹无定物。 居人相顾非人间,如到日宫经月窟。信知灵境长有灵, 住者不得无仙骨。三神山上蓬莱宫,徒有丹青人未逢。 何如此处灵山宅,清凉不与嚣尘隔。曾到金山处处行, 梦魂长羡金山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西江的中游,波浪翻滚形成四截水面,从水中涌出一座山峰,其边缘犹如青色城墙和土制城楼。山体外形看似陡峭,但其中有着裂缝和缺失。 正值炎热夏季的五、六月份,此地上空如火云,而下方则是冰雪覆盖的景象。在夜晚和清晨的时光交替之际,绿色的草木与彩色的云朵充盈了整个山谷。 龙潭边满是金沙铺成的沙滩,通往云端的道路阶梯都是用玉石制成的。行走在这样的险峻地段,仿佛是指顾之间的事。所有的建筑都精巧细致,十分稳固。 旋转水流和倒影无法触及,千仞高的悬崖在脚下仿佛一步之遥。日光映照在上头,如同金色的榜文,红色的柱子与碧绿的台阶交织着,如同珍珠网一般。此时的天空清澈无比,仿佛能掌握吴楚之地万家灯火。 琼楼玉阁争艳夺目,曲折的栏杆和深邃的小亭充满了魅力。海鸟在夜晚栖息在珊瑚枝上,江花在黎明时分凋落在琉璃般的地面。偶尔,倒影沉入江底,一切都显得明亮而又干净。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正身处水上楼阁之中,只是在波浪中观赏着关闭的大门。船夫忘记了水有多深,水神不小心来到了人世间。忽然间风起浪涌,一切都变得晶莹剔透,飘忽不定。居民看着这样的景象,觉得这里不像人间,而是天宫与月窟。他们相信,这个地方总是充满神奇,居住在此的人必定都有着不凡的仙骨。 相比之下,三神山上的蓬莱宫,虽然有美妙的图画,却没有人见到过。还不如这里的灵山宅邸,清净凉爽,远离凡尘的喧嚣。我曾经到过金山的每一处地方,总是梦想自己能成为金山的一分子。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窦庠的《金山行》描绘了润州金山寺的美景,以精湛的笔触展现了金山寺的独特风貌。本诗的特色在于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现实与想象、人间与仙境完美结合。首联以江水中的四截波浪作铺垫,引出金山寺的壮丽景色;颔联用“阳气”与“阴气”的冲突展现自然环境的奇特变化;颈联描绘出炎炎夏日之下金山寺奇特的冰火交融现象;尾联则表达了对金山寺美景的由衷赞美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华美,意境深邃,使人仿佛身临其境,领略金山寺的非凡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山行》是唐朝诗人窦庠创作的一首描绘金山寺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可以追溯到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在那个时期,窦庠作为一位文人雅士,曾在江南地区游历。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尤其钟爱名山古刹,留下了许多赞美山川美景的佳篇。 在这段时间里,窦庠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一度宦游四方,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一些成为了他诗中的主题人物。但岁月沧桑,他亦曾遭遇挫折和困苦。或许正是在这些人生境遇之中,窦庠对佛家的禅意有了更深的领悟,使他对金山寺这样的禅宗胜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正日渐壮大,而金山寺则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禅宗寺庙之一。这座寺庙位于长江之中,四周环水,景色壮观,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来此游览、参禅。在此背景下,窦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金山寺的独特风貌,表达了对禅意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