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阳涵碧亭刘梦得所赋诗也明日过中兴寺游
宝月生旁邑,应真传绝艺。
峨峨画三佛,张吴意能俪。
气象随世低,病鹘无猛鸷。
碑阴笔纵横,才翁雄近世。
疑是苏耽鹤,去家已千岁。
怀土一来归,故画华表字。
上方有重阁,景与众山会。
一酌玻璃泉,碧色剑芒淬。
小丛相思树,红蕊粲丹荔。
僧言此芳根,草木独灵异。
上枝花尽开,下实方委坠。
开落俟相见,终始周一岁。
一同桃与李,华实苦相避。
愧师论应实,未辨谈实际。
山寒足力疲,蕙帐聊假寐。
交错佛衣巾,红绿错裙袂。
虽非维摩室,天女亦游戏。
起濯古铜壶,凛凛存往制。
涤手焚妙香,剩与洗尘滓。
欹枕听松风,为我勤解秽。
幽寻欲黄昏,小圃春物丽。
落日在前峰,骀荡东君醉。
宫娥失翠钿,摇荡谁复制。
风起落花多,翩然如坠珥。
植杖久裴回,羇旅得少慰。
恨无昔人语,剖析发幽秘。
明朝漫回首,长途方耸辔。
绵绵芳草多,天涯乱愁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映照宝生庵,真传宝卷世代传。
壮丽画作三尊佛,子昂豪情尽显现。
气势随世而衰颓,苍鹰病老无锐气。
碑阴题跋纵横间,米氏文采耀当世。
遥想苏仙离别鹤,离家已过千载矣。
怀恋乡土归来时,仍见昔日旧字画。
峰上有座重阁楼,景色辉映众山丘。
品尝一杯玻璃泉,碧绿如剑光彩烁。
小丛相思树下,丹荔花瓣繁茂似锦。
僧人提及此树根,草木之中独显异。
花朵盛开于枝头,果实尚未成熟坠。
花落果熟待相见,整年生命轮转续。
桃李花实皆相伴,苦苦避而不见。
惭愧师父未明言,探讨真实尚未定。
山间寒气令脚疲,暂且寄身蕙帐中。
袈裟交织成图画,红绿相映衣裙边。
虽非维摩之境界,天女嬉戏亦寻常。
清洗古铜壶饮清水,凛冽如昔是传承。
净手燃香洗尘土,余香尚存惹人爱。
倚枕倾听松风声,愿为众生净心魂。
探寻幽径到黄昏,小园生机盎然闹。
夕阳斜挂在前峰,东君醉卧在草树。
宫女丢失翠玉钗,有谁还能将其找。
风吹花落纷纷扬扬,如同耳环落满地。
拄杖徘徊良久时,游子之心稍宽慰。
遗憾前人未曾言,深入挖掘藏幽深。
明朝回头望故地,征途遥远马蹄疾。
芳菲草地无尽头,天涯飘泊愁绪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东阳:古县名,位于今浙江省金华市东北部。
2. 涵碧亭:即涵碧楼,位于东阳县城北的湖中。
3. 刘梦得:即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字梦得。他曾作《涵碧亭》诗。
4. 中兴寺:位于东阳附近的寺庙。
5. 宝月:指东阳涵碧亭中的佛像。
6. 应真:佛教用语,指真正领悟佛法真谛的人。
7. 张吴:指三国时期的吴国画家张僧繇,他以画佛像著名。
8. 病鹘:比喻气势衰弱的画作。
9. 碑阴:指墓碑的背面。
10. 才翁:指宋朝文人陈师道,字才翁。
11. 苏耽鹤:指神话传说中仙人苏耽骑鹤升天的故事。
12. 华表:古代陵墓前的石柱,这里指华表鹤。
13. 玻璃泉:指涵碧亭附近的泉水。
14. 小丛相思树:指一种叫“合欢”的植物。
15. 丹荔:红色的荔枝。
16. 异性:与众不同的特性。
17. 上枝:指果树的枝头。
18. 华实:花开和果实。
19. 相避:互相避开。
20. 应实:佛教术语,指真实存在的事物。
21. 天女:佛教传说中的神女。
22. 古铜壶:古代的铜壶。
23. 涤手:洗手。
24. 妙香:指香的品质高。
25. 尘滓:尘土和污物。
26. 解秽:清除污浊之气。
27. 幽寻:指在幽静的地方寻找美景。
28. 骀荡:形容春天的景色。
29. 东君:春天之神。
30. 翠钿:绿色的首饰。
31. 珥:耳饰。
32. 植杖:拄着手杖。
33. 裴回:徘徊,流连。
34. 羇旅:漂泊他乡。
35. 发幽秘:揭示深奥的秘密。
36. 漫回首:随意回头看。
37. 耸辔:抖动马缰,指骑马前行。
38. 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39. 芳草多:形容遍地都是芳草。
40. 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游历东阳涵碧亭、中兴寺的生动画面并抒发其感慨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述,展示了不同时空的景致。
首先,诗人强调了涵碧亭的重要性及其历史文化底蕴,他引用了刘梦得的诗句来表达这一地点的独特之处。接着,诗人详述了涵碧亭周围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包括壁画、碑刻等元素,这些细节共同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随后,诗人转向了对植物和环境的描述,通过红蕊粲丹荔等形象传达出生命的活力。同时,他还提及了当地的传说和民间信仰,揭示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描述完自然景象后,诗人开始表达其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禅意的理解。他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花开花落,始终如一”的人生哲理,并借此反省自己未能参透禅宗真谛。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宫殿、翠钿以及花落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最后,他以充满忧伤的笔触表达了别离之苦以及对遥远旅途的惆怅,从而使整首诗达到了高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东阳涵碧亭刘梦得所赋诗也明日过中兴寺游》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份未详。
在创作这首诗时,诗人王铚正担任江西东阳县令一职。在这段时间里,他广泛结交朋友,并与当地文人墨客密切交流,共同欣赏自然景色和探讨文学创作。这首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唐代诗人刘梦得(即刘禹锡)的诗歌作品。作为一位诗词爱好者,王铚对刘禹锡的诗作非常喜爱,因此在游览涵碧亭时,他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刘禹锡的咏史诗篇。
这首诗歌诞生的时代背景是北宋初期,此时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此外,诗词文化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高度繁荣的发展,众多文人墨客通过诗词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王铚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友谊、诗歌创作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