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归宗岩
奇冠南闽此最奇,归宗千古是谁归。
至今来访谁先至,知是曹刘先我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南方诸山之中,奇冠峰堪称最为奇特;千百年来的登山者中,谁是先贤呢? 时至今日,最早寻访到奇冠峰的人又是谁?恐怕只有曹植和刘琨这两位文人豪杰知道答案了。
去完善
释义
1. 奇冠南闽:此处“奇”是指奇特的风景;“南闽”指的是福建南部地区。
2. 归宗:指归宗岩,位于福建省建瓯市。
3.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这里是说他们可能是最早探访归宗岩的人。
去完善
赏析
《登归宗岩》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酢登上归宗岩时的所见所思。首句“奇冠南闽此最奇”表达了诗人对归宗岩的独特美景的赞美之情。这里的“奇”字既形容了归宗岩的奇特景观,也表达了诗人的惊奇之感。接下来的“归宗千古是谁归”则引发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诗人以疑问的方式提出了一个关于“归宗”的话题,暗示了这里曾经有过许多历史人物的身影。
第三句“至今来访谁先至”再次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谁是第一个来到归宗岩的人。这一问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探究之心。而结尾句“知是曹刘先我知”则给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曹植和刘桢可能是先于自己来到归宗岩的人物。这句诗既有自嘲的意味,也有对前贤的敬仰之情。整首诗通过描绘登临归宗岩的场景,表达出了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才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归宗岩》是宋朝诗人游酢创作的一首描写登临山岳、抒发壮志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960-1127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游酢正处于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他年轻时即以才学闻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并脱颖而出,进入官场。然而,他在官场上并未得到重用,一度遭到贬谪。这段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国家和社会有了更强烈的关注。
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快。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热衷于登山游览,抒发豪情壮志。游酢作为当时的知识分子,也受到了这种风气的影响。归宗岩位于江西省,是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游酢在游览归宗岩时,不禁想起了自己的遭遇和抱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