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寺读书堂成因怀明道先生
桥西积雪度新晴,卜筑茅堂快落成。
郁郁奇花铺野趣,关关好鸟和书声。
春浓岚色无边景,水浄天光彻底清。
记得程门窗草绿,至今遐想每驰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桥梁西侧的雪在初晴下消融,建造的茅屋即将完成。
繁茂的鲜花展现出自然的趣味,和谐的好鸟伴着读书的声音。
春天的浓厚色彩与景色相融合,水面清澈使得天空格外明亮。
还记得那个程氏书房外的嫩绿小草,每次回想都令人向往。
去完善
释义
1. 桥西:指诗人所在的位置是某座桥的西边。
2. 卜筑:选择地点来建造房屋。
3. 茅堂:茅草搭成的房子,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居所。
4. 快落成:表示房屋快要建好了。
5.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6. 奇花:奇特的花卉,这里指各种鲜花。
7. 野趣:自然界的情趣。
8. 关关:形容鸟儿叫声和谐。
9. 岚色:山间的雾气形成的景色。
10. 无边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美景。
11. 净水:清澈的水。
12. 彻底清:从水面到底部都非常清澈。
13. 记得程门:回忆在程颐门下求学的时候。
14. 窗草绿:窗外绿意盎然的草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酢在宝应寺读书堂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桥西积雪”与“新晴”的对比,表现出天气的变幻无常,同时也为诗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诗人在这静谧的环境中修建茅屋,体现出他对学术研究的执着追求。
颔联描述了读书堂周边的风景。“郁郁奇花”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关关好鸟”则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这种优美的环境使得诗人沉浸于诗书之中,仿佛听到鸟儿也在和鸣他的诵读声。
颈联进一步展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其中“春浓岚色无边景”意味着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无法用言语表达其壮丽。同时,“水净天光彻底清”也体现了诗人对清净环境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尾联以“记得程门窗草绿”唤起对故人的怀念之情。诗人在怀念明道先生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在读书堂研究学问的喜悦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游酢对知识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美好往事的留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末年,公元1094年,此诗由著名文人游酢创作于其寓居江苏宝应县的宝应寺中。这一年,他结束了在洛阳的讲学生涯,准备进京参加科举考试。
在此之前的几年里,游酢曾在北宋朝廷任官,但因政治斗争被迫离职,开始了一段游学讲学的生活。他在洛阳结识了程颐、程颢兄弟,深受其学术思想影响,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当他离开洛阳时,两位挚友已经离世,这让游酢深感痛惜。
游酢来到宝应县后,居住在宝应寺的读书堂,怀念起与明道先生的往事。当时,北宋社会动荡不安,科举制度日渐腐化,许多士人渴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游酢选择了离群索居,寄情山水,以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