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途中除夜

标题包含
途中除夜
南北浮萍迹,年华又暗催。残灯和腊尽,晓角带春来。 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金门旧知己,谁为脱尘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四海漂泊,岁月匆匆催人老。灯火阑珊处,已近新年;破晓之际,春意悄悄袭来。 两鬓的白发渐渐增多,但内心依然坚定信念。过去在金门共事的朋友们,如今还有谁能为我拨开世俗的困扰呢?
去完善
释义
1. 浮萍:一种水生植物,此处指代四处漂泊、无定所的生活。 2. 暗催:不知不觉地消逝。 3. 残灯:即将燃尽的灯火,暗示夜晚即将过去。 4. 和:伴随。 5. 腊:农历十二月,即腊月。 6. 晓角:拂晓时的号角声,寓意春天的到来。 7. 鬓欲渐侵雪:形容头发渐渐变白。 8. 金门:汉代宫殿大门,此处借指京城。 9. 脱尘埃:摆脱世俗的纷扰。
去完善
赏析
《途中除夜》是唐代诗人高蟾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联“南北浮萍迹,年华又暗催”,以浮萍喻人生漂泊不定,时光流逝,感慨岁月无情地催逼着诗人不断前行。颔联“残灯和腊尽,晓角带春来”,写到了除夕夜将至,灯火将熄,新的一年来临,晓角声中带着春天的气息,表现出季节更替的生动景象。颈联“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诗人感叹自己的头发逐渐变白,但心中的信念仍然坚定,没有因为挫折而放弃。尾联“金门旧知己,谁为脱尘埃”,诗人渴望能摆脱世俗的困扰,得到知音的相助。全诗情感真挚,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途中除夜》是唐朝诗人高蟾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9世纪,具体年份不详。在这段时间里,高蟾的生活并不顺利,他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及第,因此在旅途中的除夕夜更加显得孤独无依。 当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时期,国力逐渐衰弱,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高蟾虽然才华横溢,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他的抱负难以施展。在除夕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他却只能在旅途中度过,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除夕夜景的描绘,以及对岁月匆匆、时光流逝的感叹,传达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