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亭
一条归梦朱弦直,一片离心白羽轻。
明日灞陵新霁后,马头烟树绿相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情思的诗句。
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一颗思念的心如同朱弦般笔直,满怀离愁之情像白羽一样轻盈。明天灞陵雨过天晴之后,我将骑着马儿,穿越那青翠欲滴的树林,踏上回家的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灞陵:即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所在地,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
2. 新霁:雨后初晴。
3. 马头:指马的头部或马的雕像等。这里可能指的是在灞陵附近的马头坡。
4. 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木。
去完善
赏析
《灞陵亭》是唐代诗人高蟾的一首描绘离别之情与乡思之情的诗作。全诗紧扣“离”字,通过对乐曲、羽毛和马头烟树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别离时的情感波动和对故乡的眷恋。
首句“一条归梦朱弦直”,以琴弦为喻,表现出诗人心中浓烈的乡思之情。“直”字表明这种思乡之情如同琴弦般直接、真诚,仿佛直接穿透人心。次句“一片离心白羽轻”则通过羽毛这一意象来表现离别的无奈和哀愁。诗人用“白羽轻”来形容离愁,使其具有了形象感和质感,突显出离别时的沉重心情。
后两句“明日灞陵新霁后,马头烟树绿相迎”,诗人想象次日雨后天晴的灞陵景象。马头上的烟树翠绿如新,似乎是在热情地迎接远去的行人。这句描绘出了自然界的美景,并与前面的离情形成鲜明对比,使诗意更加丰富多元。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灞陵亭》是唐代诗人高蟾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灞陵亭周边的景色和作者的感慨。在这首诗中,高蟾通过对灞陵亭周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僖宗时期(公元873年-888年)。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势逐渐衰落,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高蟾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成功。这使得他对人生的看法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在创作这首《灞陵亭》时,高蟾可能正在经过灞陵亭,看到了周围的美景,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从而有感而发地写下了这首诗。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历史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