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寄华阳山人
云木送秋何草草,风波凝冷太星星。
银鞍公子魂俱断,玉弩将军涕自零。
茅洞白龙和雨看,荆溪黄鹄带霜听。
人间不见清凉事,犹向溪翁乞画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云悠悠的树木随着秋天的到来变得枯萎,风吹过水面带着一丝凉意。英俊潇洒的少年郎也为这景象神伤,英勇善战的将领也禁不住泪流满面。茅屋后面的山洞里,一条白龙与雨水嬉戏;荆溪边的黄鹄在寒冷的空气中翩翩起舞。人间已经没有清凉的事了,我依然想去溪水边的老者那里讨要一幅山水画屏风。
去完善
释义
1. "云木":指天空中的云朵和树木,在此引申为自然景象。
2. "送秋":秋季到来,表示秋天来临。
3. "何草草":形容秋意浓重,草木凋零的景象。
4. "风波":形容风吹水面产生的波浪。
5. "凝冷":指天气逐渐寒冷。
6. "太星星":指满天的星星。
7. "银鞍":马鞍用银装饰,形容华贵。
8. "公子":封建时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
9. "魂俱断":形容极度悲伤。
10. "玉弩":以玉装饰的弓箭,形容弓箭的精美。
11. "将军":武官名。
12. "涕自零":泪如雨下,形容流泪不止。
13. "茅洞":茅屋所在的山洞,此处以茅洞代指隐居之处。
14. "白龙":白色的龙,这里用来形容瀑布。
15. "和雨看":伴着雨水观看。
16. "荆溪":长江中下游的一条支流,位于今湖北荆州一带。
17. "黄鹄":鸟名,体大善飞,此处借喻远大的抱负。
18. "带霜听":带着寒霜聆听。
19. "人间":人世间。
20. "清凉事":指令人心旷神怡的事物。
21. "溪翁":住在溪边的老人,这里指隐士。
22. "乞画屏":请求画出屏风画。
去完善
赏析
首联“云木送秋何草草,风波凝冷太星星”,以云木、秋风、风波等自然景观形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这些景物以人的情感,表现出秋天萧瑟的景象和诗人的感慨。
颔联“银鞍公子魂俱断,玉弩将军涕自零”,通过“银鞍公子”和“玉弩将军”两个典故,表达了对战争中丧生者的哀思以及对战争的批判。这两个典故分别出自《晋书·乐志》和《史记·项羽本纪》,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关切。
颈联“茅洞白龙和雨看,荆溪黄鹄带霜听”,继续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对秋天的感受。诗人通过对“白龙”和“黄鹄”的描绘,表现了秋天的气象万千以及生命的活力与坚韧。这一联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尾联“人间不见清凉事,犹向溪翁乞画屏”,则是对以上景象的总结。诗人通过“清凉事”和“溪翁”的描绘,表现了对世俗纷争的厌恶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一联诗人以溪翁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在现实压力下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日寄华阳山人》是唐代诗人高蟾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世纪初期,具体年份未详。在这个时期,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普遍。
高蟾作为一位在唐代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文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成功及第,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此外,他在政治上并无显赫的成就,因此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这个时期的唐代社会,文人雅士们常常以山水诗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高蟾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美丽的景色和华阳山人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