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春雨
吴甸落花春漫漫,吴宫芳树晚沈沈。
王孙不耐如丝雨,罥断春风一寸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吴甸:泛指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领土,即今苏州一带。
2. 漫:满布,遍地都是。
3. 吴宫:指吴国时期的宫殿。
4. 芳树:芳香的花木。
5. 晚沈沈:晚上暗淡无光的样子。
6. 王孙:贵族子弟。
7. 不耐:不能忍受。
8. 如丝:形容雨细密如丝。
9. 罥:缠绕,挂在树枝上。
10. 一寸心:喻指内心的一片深情。
去完善
赏析
《吴门春雨》描绘了江南水乡春天景色的迷人景象。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活画卷。
首句“吴甸落花春漫漫”以落花衬托春天的气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吴门春光的烂漫景色。第二句“吴宫芳树晚沉沉”则以暮色中的吴宫芳树作为背景,使整首诗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这两句既展现了春天美景,又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第三句“王孙不耐如丝雨”写的是诗人对于春天的感慨,王孙意指诗人自己,表达了对春雨的赞美之情。最后一句“罥断春风一寸心”则进一步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表现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眷恋。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吴门春雨》是晚唐诗人高蟾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据史书记载,这首诗作于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年),当时高蟾正在浙江一带游历。
在创作这首诗时,高蟾已经步入中年,经历了宦海沉浮和世事沧桑。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这种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唐僖宗光启年间,唐朝正处于黄巢起义后的动荡时期。国家政权衰弱,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高蟾写下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揭露社会现实的诗篇。这首《吴门春雨》虽然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但也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