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旅怀
马嘶九陌年年苦,人语千门日日新。
唯有终南寂无事,寒光不入帝乡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战马在宽阔的大道上悲鸣着年复一年的艰辛生活,人们在繁华的城市中喧嚣地诉说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只有那终南山始终沉默地屹立在那里,静静地欣赏着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却未曾沾染过帝都那纷繁复杂的社会风气。
去完善
释义
1. 马嘶九陌:"九陌" 指的是长安城内的繁华街道;"马嘶" 是指马匹的叫声。这里用来描绘长安城的喧嚣与繁华。
2. 人语千门:"千门" 指的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泛指皇家宫殿;"人语" 是说在皇宫内外各种声音此起彼伏,热闹异常。
3. 唯有终南寂无事:"终南" 是秦岭山脉的一段,位于长安以南;"寂无事" 是指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显得宁静而幽寂。
4. 寒光不入帝乡尘:"寒光" 是指寒冷的光线,这里可以理解为月光或星光;"帝乡尘" 是指皇帝居住的皇宫。这句是说,长安城中灯光璀璨,人声鼎沸,然而在终南山的那一边,月光却穿透不过那纷扰的人世,显得尤为宁静。
去完善
赏析
《长安旅怀》是高蟾的一首描绘长安景象的诗歌。诗中通过“马嘶九陌年年苦”和“人语千门日日新”两句,展现了长安城的繁华与喧闹。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唯有终南寂无事”一句,突显了终南山的宁静与安详。最后以“寒光不入帝乡尘”收尾,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纷扰、寻求内心平静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法,展示了诗人对喧嚣世界的无奈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安旅怀》是唐朝诗人高蟾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晚唐时期。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长安城中的所见所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朝廷命运的忧虑。
在这个时期,高蟾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曾担任小官,但由于性格耿直,不愿迎合权贵,仕途并不顺利。他在长安城中的生活艰辛,时常感到孤独和迷茫。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依然坚持创作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
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朝廷内部斗争激烈,宦官权力日益扩大,地方割据势力也不断壮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蟾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