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
天地太萧索,山川何渺茫。不堪星斗柄,犹把岁寒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和大地之间显得多么寂寥与空旷,山川之景又让人感到那么遥远模糊。星星斗转,时间无声无息地流淌,让人不禁感慨万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萧索:萧条冷落,不景气。这里指秋天的景象。
2. 渺茫:模糊不清,无法辨认。这里形容山川景色辽阔无边。
3. 不堪:不能忍受。
4. 星斗柄:北斗七星的斗柄。古人认为它主掌季节变化。
5. 犹:仍然。
6. 岁寒:冬季寒冷的时候。这里指一年将尽的寒冷时刻。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秋思》中,诗人高蟾以苍凉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感慨。开篇两句“天地太萧索,山川何渺茫”,通过对天地的描述,揭示了秋天的萧瑟氛围。紧接着,诗人又以星斗的旋转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强调了对季节变换的感受。在结尾两句“不堪星斗柄,犹把岁寒量”中,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力和忧虑,以及面对寒冷冬天的无奈与无助。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度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思》是唐朝诗人高蟾于876年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萧条和孤独,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高蟾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原本家境贫寒,后来通过努力考取了进士,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重用,一直郁郁不得志。在这段时间里,他常常感到孤独和失落,渴望回到家乡,寻求心灵的慰藉。
在唐朝中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的国力逐渐衰落,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加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忧虑。高蟾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