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乘秋寻远壑,偶到幽人家。
浊醪酿秫米,香饭炊胡麻。
微径扪萝茑,高峰弄云霞。
餐和殆忘返,落景半规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秋天的时候寻找远方的山谷,偶然间来到了一户幽静的人家。他们用高粱米酿造出了美酒,用芝麻做成了美味的饭菜。沿着小路攀爬藤蔓和松萝,在高峰上欣赏美丽的云彩和晚霞。享受这份宁静美好让我流连忘返,直到夕阳的余晖渐渐落下。
去完善
释义
《山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里给出每句的注释:
1. 乘秋:意指在秋天外出游玩。
2. 远壑:远方的山谷。
3. 偶到:偶然来到。
4. 幽人:隐居的人,此处指隐士。
5. 浊醪:浊酒。
6. 酿秫米:用高粱酿酒。
7. 香饭:香气四溢的饭食。
8. 炊胡麻:烹饪芝麻。
9. 微径:狭窄的小路。
10. 扪:抚摸。
11. 萝茑:两种攀援植物,此处指藤蔓。
12. 高峰:高高的山峰。
13. 弄:欣赏。
14. 云霞:彩霞。
15. 餐和:指享受大自然的祥和之气。
16. 殆:几乎。
17. 忘返:流连忘返。
18. 落景:夕阳西下的景色。
19. 半规斜:形容夕阳半挂在天空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山中美景的诗篇。诗中表达了诗人秋游的愉悦心情,以及对清幽山谷生活的向往。诗人寻找秋意,漫步在深山之中,偶然发现一处幽静的人家。这里的人们用浊醪(浊酒)招待诗人,所用的粮食为本地所产,可见其简朴生活。他们烹制香喷喷的饭食,其中融入了对自然的感恩之情。此外,“高峰弄云霞”表达了诗人在攀登高山时的豪情壮志,通过对霞光的描摹,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当太阳落山时,诗人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与和谐氛围中,流连忘返。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秋天山中的美丽景色,更表现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中》是宋代诗人胡宿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代难以考证,但从诗人的其它作品来看,可能是在他的青年或中年时期。胡宿(995-1067),字武平,江苏昆山人,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
在胡宿生活的时代,北宋王朝正处于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经济上,由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文化上,科举制度得到了完善,文学艺术的创作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胡宿本人就经历了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等职。
然而,在这首诗中,胡宿并没有直接描绘他所在的时代的繁华景象,而是选择隐居山林,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可能是他在政治斗争和世俗纷扰中寻求精神寄托的一种方式。总的来说,《山中》反映了胡宿作为一个文人和政治家的双重性格,以及他对理想生活境界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