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赵进臣持闽宪节

标题包含
送赵进臣持闽宪节
任官自古惟贤材,天子耳目寄外台。 祥刑所系切民命,可不于此钦恤哉。 猗嗟东南俗脆弱,独有闽岭高崔嵬。 山川风气颇相等,挟刚负险不可摧。 自来岩谷多啸聚,屡遣使者歼渠魁。 今幸田里各安业,毕竟习俗怀阴猜。 侵陵矫虔或未免,狱讼不平良善灾。 民强官弱亦已久,往往州县翻低回。 政须绣斧肃风采,坐使一方公道开。 秋霜凛烈惩其奸,扑灭不复然死灰。 阳和宽大布德意,抚摩穷困如婴孩。 湘江之水碧悠悠,使君昔日曾徘徊。 于今八州复延颈,洗冤泽物须公来。 澄清本是平生志,从此四境无氛埃。 勿谓故园有松菊,长忆三径荒莓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陈文蔚"的具体信息。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名字在公开资料中的出现频率较低,或者您提供的信息不够详细。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这位人物的信息(例如他的职业、年代等),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详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持闽宪节:担任福建省的监察官。闽,福建;宪节,监察官的符节,象征权力。 2. 天子耳目寄外台:皇帝将耳目寄托在地方官员身上,要求他们关注民间情况并汇报给朝廷。 3. 祥刑所系切民命:指刑法的实施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祥刑,指好的刑法,能保证公平正义的执行。 4. 可不于此钦恤哉:在此,是指作为监察官的责任。钦恤,表示关心和同情。 5. 东南俗脆弱:描述南方地区民风较弱。 6. 独有闽岭高崔嵬:唯有福建的山岭高大雄伟。 7. 挟刚负险不可摧:地势险阻,不易攻克。 8. 自来岩谷多啸聚:一直以来,山洞山谷都是强盗藏匿的地方。 9. 鞫渠魁:追查首恶,将其擒拿归案。 10. 于今田里各安业:现在田野里的百姓都已经安居乐业。 11. 往往州县翻低回:州县的官员往往对百姓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 12. 政须绣斧肃风采:强调官员必须整顿自己的作风,树立威望。绣斧,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一种仪仗。 13. 阳和宽大布德意:倡导以德治国,安抚贫困的人民。阳和,春天阳光和暖的景象。 14. 湘江之水碧悠悠:形容湘江水的清澈。 15. 使君昔日曾徘徊:作者以前曾在湘江边停留。 16. 八州:指福建八州。 17. 洗冤泽物须公来:表达希望新的监察官能到来,为人民洗清冤屈,救济困苦。 18. 澄清本是平生志:表明自己平生的志向就是治理好一个地方,使之清明廉洁。 19. 四境无氛埃:指整个地方都安定和平静。 20. 勿谓故园有松菊:不要认为故乡的家园还有松菊等美景可赏。这里是以松菊代指故乡的美好风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官员治理的诗词。诗人借诗表达了对赵进臣这位新任地方长官的期许和信任。首联描述了官员的重要性,是国家天子的耳目,肩负着维护公平正义的重任。颔联强调刑罚对于民生的重要影响,告诫官员要关注百姓的疾苦。 接着,诗人描绘了东南地区的复杂情况:民众易受误导、风俗险恶,但拥有独特的高山峻岭风光。颈联提醒官员,尽管地区形势险恶,但要坚定信念,发挥自身的刚毅和胆识,抵御各种邪恶势力。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叙述了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民间纠纷时有发生,地方官员往往难以应付;而民风强悍,使地方政府权力受限。诗人认为当务之急是整顿风气,推广公正正义,让当地百姓获得公平的待遇。 随后,诗人勾勒出了理想的官员形象:既有严肃正直的一面,处理案件明察秋毫,打击犯罪毫不留情;又有仁爱宽厚的一面,关心弱势群体,给予温暖的关爱。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赵进臣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够为当地的百姓带来安宁与福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赵进臣持闽宪节》是南宋时期诗人陈文蔚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朝廷内部政治斗争激烈,赵进臣被任命为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即将远赴福建任职。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虽偏安一隅,但福建地区经济相对繁荣,海洋贸易和手工业发展迅速,商业较为活跃。同时,由于宋朝与金朝的战争和局势不稳定,导致民间矛盾激化,社会治安状况较差,需要整顿和管理。 赵进臣奉命前往福建担任提点刑狱公事,主要职责是巡视各地,整治地方官吏,审理重大案件,维护社会公正,打击犯罪等。诗人陈文蔚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他即将赴任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对他在新的职位上能有所作为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