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即事
长遇豪家不敢过,此身谁与取高科。故园久绝书来后,
愁人白发自生早,我独少年能几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期遭遇豪门时显得有些不自然,这副模样如何去参加科举考试呢?自从故乡长久没有音信传来, 就担忧忧愁让头发白得过早. 我又能青春多少时间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长安:西安的古称,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现为陕西省省会。
2. 豪家:权贵、富豪之家。
3. 高科:科举考试中的高等科目,这里指科举及第。
4. 故园:故乡,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家乡。
5. 书:书信。
6. 愁人:使人忧愁的人或事物。
7. 白发:白头发,这里比喻年老。
8. 少年:年轻时期,这里指年轻时的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长安为背景,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这个繁华都市中的处境和心态。首联“长遇豪家不敢过,此身谁与取高科”表达了诗人在长安城中所感受到的压抑与无奈。诗人面对豪家的权势,只能小心翼翼地回避,无法取得科举的高位。这种压抑感使诗人感到孤独无助。
颔联“故园久绝书来后,愁人白发自生早”则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年华老去的感慨。诗人远离家乡,已经很久没有收到家书了,这让诗人倍感惆怅。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发现自己开始早早地生出白发,感叹青春易逝。
尾联“我独少年能几何”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在长安城中,诗人孤独地生活着,他意识到自己的年少时光已经不多了,但未来的路依然迷茫。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现实困境中的挣扎与无奈,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安即事》是唐朝诗人李频的一首描绘长安城景色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50年左右,当时唐朝已经进入晚期,国力逐渐衰落。
在这个时期,李频作为一位才子,曾经担任过江西观察使幕僚、秘书郎等职务。他的诗歌才情得到了唐宣宗的赏识,然而由于朝政腐败,他并未得到重用。因此,他在长安城中的生活并不如意,时常感到孤独和失落。
在创作《长安即事》时,李频正在长安城度过一段艰难的时光。当时的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颇深。而长安城作为唐朝的都城,更是见证了这一切。诗人在描写长安城繁华景象的同时,也透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