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法石早归

标题包含
自法石早归
避暑寓祇园,黎明度远村。 桑麻迷杜曲,鸡犬散桃源。 迳草细将合,溪流深不喧。 幽怀未能惬,城郭已朝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公度(1840年-1904年),原名黄遵宪,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他是清朝晚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外交家,被誉为“诗界革命”的领袖人物之一。 黄公度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祇园里度过炎炎夏日,天刚亮就远离了遥远的村庄。 桑树和麻地在杜曲边隐约可见,鸡鸣狗吠在桃花源中散布开来。 小路旁的草丛细小整齐,溪流深远却不喧嚣。 我在这宁静的地方仍感到有些不满足,因为城市的曙光已经映照在远方。
去完善
释义
1. 法石:位于浙江金华山之北,为诗人的隐居之地。 2. 祇园:佛教中的祗树给孤独园,此处代指佛门净地。 3. 杜曲: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故居,这里用来形容农村景象。 4. 桃源:桃花源,比喻美好的理想境地。 5. 朝暾:初升的太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清晨返回法石寓所时的所见所思为主题,通过对沿途风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喧嚣的不满。诗歌首联交代了诗人的行踪,通过“避暑”和“早归”暗示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颔联以杜曲和桃源两个典型的美丽乡村作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田园生活的追求。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途中所见的美景:小径上的草还没有长齐,溪流深沉而不喧闹。这些景象无不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使人心旷神怡。然而,尾联却笔锋一转,通过描写太阳即将升起,城郭已经露出曙光的景象,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虽然他陶醉于乡村的美景,但又无法完全摆脱城市的羁绊。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法石早归》是南宋诗人黄公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0年,即南宋绍兴十年。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与纷争之后,逐渐稳定下来,然而边境地区的局势仍然紧张。 黄公度,字师宪,号知稼翁,福建莆田人,曾担任过秘书省正字、尚书工部员外郎等职。他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受到时人的赞誉。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畅,曾多次遭贬。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他曾多次描绘祖国山河的美丽,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创作《自法石早归》一诗时,黄公度正在家乡福建莆田度过一段悠闲的时光。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常外出游历,欣赏家乡的美景。法石山位于福建莆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在这首诗中,黄公度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法石山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他对家乡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