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仙人掌山
山名仙掌足盘桓,未醉黄花半日闲。
更上一层高著眺,此身拟可透天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峰名为仙掌,可以让人尽情游玩,未到菊花盛开的季节,可以享受短暂的闲暇时光。
再往上攀登一层,站得更高远眺,仿佛整个天空都在我们的脚下。
去完善
释义
山名仙掌:地名,位于今中国某地;古仙人手持的掌状物。
足盘桓:完全停留。
黄花:黄色的菊花。
拟可:估计可以。
透天关:突破关隘。
去完善
赏析
《登仙人掌山》是宋代诗人徐元杰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这首诗通过描述登山的过程和所见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提到的“仙掌”是指山的名字,“黄花”指的是菊花。
首句“山名仙掌足盘桓”描绘了诗人登上仙人掌山的过程。这里的“足盘桓”意味着诗人沿着山路一步一步地攀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第二句“未醉黄花半日闲”描绘了诗人登山途中看到的美丽景色。这里的“未醉黄花”意味着诗人在欣赏美丽的菊花时,仿佛有一种陶醉的感觉。同时,“半日闲”也暗示了诗人此刻的闲暇心情,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第三句“更上一层高著眺”表现了诗人继续攀登的决心。这里的“更上一层”意味着诗人要继续攀登,去领略更高的风景。而“高著眺”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尾句“此身拟可透天关”是对诗人攀登过程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这里的“透天关”意味着诗人希望自己的身心能够穿透这层障碍,去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仙人掌山》是南宋诗人徐元杰在庆元二年(1196年)春天所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篇。这一时期,徐元杰刚满27岁,正处在家乡建瓯度过年轻时光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他来说相当特殊,因为在他来到家乡的前一年,即公元1195年,他参加了当年的科举考试并获得了举人资格。然而,与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徐元杰在社会环境的变动下遭遇了种种困扰。那一年正值宋金议和,朝廷对于军事力量的发展开始有所忽视,而这对文人墨客的影响巨大。在此背景下,他以古诗词的形式寄托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家乡的留恋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