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发上林
上苑晓沉沉,花枝乱缀阴。色浮双阙近,春入九门深。
向暖风初扇,余寒雪尚侵。艳回秦女目,愁处越人心。
绕绕时萦蝶,关关乍引禽。宁知幽谷羽,一举欲依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晨的上苑显得分外沉静,繁花似锦点缀在荫影中。双阙附近的花儿颜色鲜艳,春天的气息已弥漫到深宫之中。
徐徐吹来的温暖的风儿刚刚展开,残存的寒气还在雪片里飘荡。这些花儿像极了秦女的眼神,美艳动人;又让人想起越人的忧伤。
团团簇簇的花朵吸引着蝴蝶萦绕,杜鹃鸟的鸣叫回荡在耳边。它们不知道幽谷中的鸟儿,此时正跃跃欲试想要飞向树林。
去完善
释义
1. 上苑:皇家园林,这里指上林苑。
2. 晓:清晨。
3. 沉:深沉、沉静。
4. 缀阴:在树荫下点缀。
5. 双阙:古代宫殿前的高大建筑物,这里代指皇宫。
6. 九门:古代天子居住的宫城有九道门,这里代指皇宫。
7. 向暖风初扇:向着温暖的风开始扇动翅膀。
8. 余寒雪尚侵:残留的寒冷让雪花依然纷飞。
9. 艳回秦女目:花朵的美丽如同秦国女子的目光。
10. 愁处越人心:花朵的忧愁如同越地人们的情感。
11. 绕绕:盘旋环绕的样子。
12. 萦蝶:蝴蝶萦绕在花间飞舞。
13. 关关:形容鸟叫声。
14. 乍引禽:突然引来各种鸟类。
15. 幽谷羽:隐居山谷的鸟类。
16. 一举:一下子。
17. 依林:依靠树林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花发上林》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诗人以生花妙笔描绘了上林苑中花的繁茂、艳丽的色彩以及春天的气息。
"上苑晓沉沉,花枝乱缀阴"这两句描述的是早晨上林苑的景象,太阳还未升起,光线朦胧,花朵枝叶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感觉。
"色浮双阙近,春入九门深","双阙"和"九门"都是古代皇家建筑的象征,这里用来表示上林苑的高贵和华美。花朵的颜色显得鲜艳而迷人,春天的气息仿佛弥漫在整个苑囿之中。
"向暖风初扇,余寒雪尚侵",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温暖的春风刚刚吹来,但寒气还没有完全消退,仍然有残雪存在。这种微妙的气温变化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而富有层次。
"艳回秦女目,愁处越人心",这里的"秦女"和"越人"分别代表了北方和南方的人,诗人用这两个意象来形容上林苑中的花朵艳丽得如同美女的眼睛,令人陶醉;同时也表达出人们的忧虑和感慨,因为他们看到美丽的景象时,也会想到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绕绕时萦蝶,关关乍引禽",这两句描绘了蝴蝶翩翩起舞,鸟儿欢快鸣叫的场景,这些生物的活动为春天的景象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宁知幽谷羽,一举欲依林",这里的"幽谷羽"指的是山谷深处的鸟,诗人以这些鸟类的迁徙活动作为结尾,表达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旺盛和循环不息的规律。同时,这句诗也象征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花发上林》是唐朝诗人窦常在贞元年间创作的诗歌。贞元时期,唐朝社会逐渐从安史之乱的阴影中恢复过来,经济和文化开始繁荣。在这首诗中,窦常以花发上林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时代的期许和对皇恩的感激之情。
窦常在这个时期正处于他人生的黄金时代,他在官场上得到了重用,担任了国子祭酒等重要职务。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上层社会的权贵和文人士大夫,他们对他的才学和品德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有着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他创作这首诗的热情。
在贞元时期,唐朝的社会政治生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复苏,文化艺术也开始繁荣。这个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如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窦常作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充分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