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田园杂兴十首 其八
春来非是爱吟诗,诗是田园遣兴时。
行傍山翁驱犊父,坐观邻妪试鹅儿。
看秧时测水深浅,行菜闲占春早迟。
白日渐长消不去,春来非是爱吟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到来并非因为我喜欢写诗,而是在田间游玩寻找灵感的时候。行走在山边和放牛的农户同行,坐在一旁观看邻居的妇女们教孩子们。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来测量水质的深浅,在菜园里悠闲地度过春天。白天的阳光渐渐拉长,无法消散,春天到来并非因为我喜欢写诗。
去完善
释义
1. 春日:春天的日子。2. 田园:田地与园圃,此处指农业生产活动。3. 杂兴:即杂感、随笔,随性而作的诗文。4. 陈舜道:宋代诗人,本名陈文蔚,字才卿,晚年更名舜道,号柔斋。5. 遣兴:抒发情怀。6. 行傍:在行走中靠近。7. 山翁:乡村的老人,此处指农夫。8. 驱犊:驱使牛耕田。9. 坐观:坐着观看。10. 邻妪:邻居的老妇人。11. 试鹅儿:培育秧苗的过程。12. 看秧: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13. 水浅深:水稻生长所需水分的多少。14. 行菜:巡视菜园。15. 春早迟:春天到来的时间早晚。16. 白日:太阳。17. 消不去:消散不去。18. 遣兴时:抒发情感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田园景象和诗人对其的热爱之情。诗人以“春来非是爱吟诗”开篇,表达了春天并不是因为他喜欢写诗而到来,而是田园生活的乐趣激发了他的诗情画意。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在春天的田野中,他或行走在山翁身边,看着他们驱赶牛犊;或坐在一旁观察邻家老妇人孵化小鹅的过程。这些生动的场景展示了田园生活的丰富多样和宁静祥和。
“看秧时测水深浅”和“行菜闲占春早迟”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关心农事的态度。他在观察农民播种、浇水的同时,也感叹季节更替,时间流逝。
最后,诗人以“白日渐长消不去,春来非是爱吟诗”结尾,再次强调了自己并非因为春天的到来才创作诗歌,而是因为春天的美好景象激起了他的创作热情。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田园杂兴十首 其八》是南宋诗人陈舜道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高宗年间(公元1127-1162年)。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入侵和北宋灭亡,使得大批北方民众南下,其中也包括陈舜道。他原本在北方生活,但在战乱中被迫迁徙至江南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创作的动力。
在这组诗中,陈舜道描绘了春天田园的生机盎然景象,表达了他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家乡美好景色的眷恋之情。从他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流亡生活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