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古堂
今人思古不如古,后代思今亦似今。
古往今来祇如此,溪山伤尽几人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在的我们回首过去,并不能完全理解古人的想法和做法;未来的他们回顾现在,也跟我们看待过去一样,难以完全理解。古今之间横亘着一条无法跨越的时间鸿沟,这样的鸿沟让人感到无尽的悲哀,又有多少人被这条时间溪山伤害呢?
去完善
释义
1. 思古堂:这里指思古之情。
2. 刘涛:古人,生平未详。
3. 今人思古不如古:现代的人们思念古代,但无法像古代那样真切。
4. 后代思今亦似今:后世的人思念现代,也像我们现在思念古代一样无法完全了解。
5. 古往今来祇如此: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人类对于过去的追思都无法达到真正的程度。
6. 溪山伤尽几人心:山川江河见证了无数的悲伤离合,触动过无数人的心。
去完善
赏析
《思古堂》这首诗歌通过对古今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展望。诗句“今人思古不如古,后代思今亦似今”,揭示了人类在思考过去和未来时所面临的困境:我们往往难以真正理解历史,也无法预知未来;而当我们试图去了解过去的时代时,发现他们同样对未来的想象也充满疑惑。
诗歌结尾部分“古往今来祇如此,溪山伤尽几人心”,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沧桑和磨难的感慨。诗人认为,无论古今,人类的命运总是充满了曲折和坎坷,而那些美好的山水风光也无法抚慰人们心中的伤痛。这种深沉的历史反思和人生感慨,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和人文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思古堂》是明朝诗人刘涛的代表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此时,明朝刚刚度过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刘涛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年轻时曾担任过地方官员,后因种种原因辞官回乡。回到家乡后,他开始潜心研究学问,写诗作画,度过了后半生。在这段时期,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在《思古堂》中,刘涛通过对古代圣贤的怀念,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认为,古人具有高尚的品质和道德观念,是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的。同时,他也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如虚伪、腐败等。这些内容反映出刘涛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思古堂》是明朝中期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歌,它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