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福寺
唐时贤士今何在,晋代青松独此存。
往事悠悠何处问,金鸡山色又黄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唐朝的贤能之士如今何在呢?只有晋代的青松仍然孤独地存在着。过去的时光悠悠,何处可以去追寻呢?金鸡山上的景色又到了黄昏时分。
去完善
释义
1. 延福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
2. 刘涛:明代诗人。
3. 唐时贤士:指唐朝时的才子名士。
4. 晋代青松:指延福寺内的古松树,相传为东晋所植。
5. 金鸡山:位于广东潮州市区北部,因形如金鸡而名。
去完善
赏析
《延福寺》这首诗,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沧桑感。首先,“唐时贤士今何在”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些唐朝的贤人如今在哪里?他们的事迹早已被时间冲淡,留给我们的只有古寺中那几株晋代的青松,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而“往事悠悠何处问”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迷茫和无奈,因为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追寻,只能在眼前这美丽的景色中寻找一些慰藉。最后,“金鸡山色又黄昏”描绘了夕阳下的景色,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也预示着诗人的孤独和惆怅。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展现出了深深的历史沧桑感和人生感慨,令人叹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延福寺》是北宋著名文人刘涛于公元985年左右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时正值宋朝建国初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教育得到空前发展,使得诗人有了较为广阔的创作空间。
在这段时间里,刘涛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他年轻时曾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领略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人生的真谛。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哲理。此外,刘涛还担任过朝廷的官员,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这也使他的一些诗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延福寺》一诗中,刘涛通过对延福寺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这首诗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也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对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