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平遥集福寺
院僻和僧静,门闲与昼长。燕泥朝雨淖,蝶蕊晚风香。野兴煎诗思,干愁绕客肠。青奴如解事,供我莫窗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古诗。下面是我的翻译:
庭院偏僻而宁静,门前清幽且悠哉。燕泥朝雨湿漉漉,蝴蝶花蕊傍晚时散发香气。
野外风光激发出诗人的灵感,而思念之情却萦绕着远行的旅人。若知人心事的青奴能懂得人意,为我供应一扇透过绿叶传递凉爽的窗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平遥:位于今山西省中部,为晋中市下辖县,地处太原盆地西南部,历史悠久,是中国境内保存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
2. 集福寺:平遥古城内的古刹,始建于唐代。
3. 和僧静:“和”通“合”,意为和僧一同安静地生活。
4. 燕泥朝雨淖:燕泥,燕子筑巢的泥土;朝雨,清晨的细雨;淖,湿润、泥泞。这句描述了燕子在早晨细雨中辛勤筑巢的场景。
5. 蝶蕊晚风香:蝶蕊,蝴蝶的花瓣;晚风,晚上的微风。这句形容了晚上微风中的蝴蝶翩翩起舞的景象。
6. 野兴煎诗思:野兴,野外之兴致;煎,煎熬、激发;诗思,作诗的灵感。这句话表示在野外寻找创作灵感。
7. 干愁绕客肠:干愁,空想的忧愁;客肠,旅人的心情。这一句表明游客心中的忧愁无法消散。
8. 青奴:指青楼女子。古代用“青奴”一词借指歌妓或娼妓。
9. 如解事:“解事”即理解、知道。这里意思是如果青楼女子能理解我的心思。
10. 莫窗凉:“莫”同“暮”,傍晚时分;“窗凉”指透过窗户的清凉之气。这句描述作者希望青楼女子能在傍晚时为他提供一份清凉的环境。
去完善
赏析
《宿平遥集福寺》这首诗歌以平遥集福寺为背景,描述了诗人旅居此地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首联“院僻和僧静,门闲与昼长”描绘了寺庙环境的静谧和悠然,凸显了僧侣的清净修行;颔联“燕泥朝雨淖,蝶蕊晚风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清晨朝雨和傍晚风香的景致,为诗歌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颈联“野兴煎诗思,干愁绕客肠”则传达了诗人在此地的思绪交织,既有游览山野的喜悦,又有离乡别亲的愁绪;尾联“青奴如解事,供我莫窗凉”则表达了希望有知己相伴,共度清凉时光的期盼。整体来看,全诗意境清幽,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体验和审美情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平遥集福寺》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官员刘涛。这一年,唐宣宗李忱病逝,而继位的唐懿宗李漼在位期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生疾苦,这为刘涛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时代背景。
在个人方面,刘涛此时尚未步入官场,但已经展现出诗人的才华和抱负。他的诗歌关注民生,反映现实,富有哲理,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宿平遥集福寺》这首诗描述了刘涛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当时百姓的生活状况,体现了他对民生问题的关心和对国家治理的关注。
此外,这一时期的中原地区,藩镇割据、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刘涛的诗歌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百姓疾苦,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在他的笔下,寺庙成为了百姓祈求平安、逃避战乱的场所,这也是他对时代的深深忧虑和对民众生活的深切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