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处士林知墓

标题包含
处士林知墓
处士坟三尺,吴山松万株。 空余著书业,不见炼丹炉。 道古言难合,年高势最孤。 盛朝礼乐备,无处用真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处士之墓仅三尺深,周遭环绕着成千上万棵吴山松。如今只留下他的著作事业,却看不到他曾炼丹的痕迹。谈论古老的话题很难合时宜,年纪高大的他显得尤为孤单。在这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所有的礼仪和音乐都已经齐备,然而却没有地方可以让真正的儒者施展才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处士:指无官职的人,有学问德行而隐居不仕的人。 2. 林知墓:诗人所指的一个人。 3. 吴山:泛指春秋时期吴国的山水。 4. 著书业:指著作的事业,这里暗示此人著有著作。 5. 炼丹炉:古代道士用来炼制长生不老药的地方。 6. 道古:道理古老,这里表示古人对道的理解可能与现代人的理解有所不同。 7. 盛朝:指国泰民安的朝代。 8. 真儒:真正的儒家学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处士林知的墓地景象,并由此引发出对这位隐士的命运感慨。首联“处士坟三尺,吴山松万株”,通过具体的地物勾勒处士之墓的环境,同时又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颔联“空余著书业,不见炼丹炉”,表达了对这位隐士未能实现其抱负的惋惜。颈联“道古言难合,年高势最孤”,则暗示了他的孤独处境及对世俗的不谐。而尾联“盛朝礼乐备,无处用真儒”,则是诗人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即使社会繁荣,却仍无用武之地,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敬仰和对现实的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处士林知墓,唐朝诗人刘涛之作,创作于唐玄宗时期,大约是公元742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空前发展。 刘涛本是一介书生,家境并不富裕。他曾游学四方,游历名山大川,见多识广。因才华横溢,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被封为翰林院大学士。然而,他为人正直,不善于逢迎拍马,又因生性淡泊名利,不愿卷入官场斗争,于是选择了归隐山林,过起了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描绘了林知墓的宁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慨,以及他向往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