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食
鹤食从妻给,花窠课子锄。
绝粮缘买砚,止酒为躭书。
野服迎人懒,禅心涉世疏。
丹炉添火候,健似十年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鹤儿随妻子喂饱,花在花园里与孩子一起挖掘。
为了买砚而挨饿,戒酒是因为沉迷于读书。
穿着便衣让人懒散,对于世事有禅意的心却疏远。
在丹炉里添加火力,健康如十年前刚起步时。
去完善
释义
鹤食:鹤在古代被视为仙禽,是道教的象征之一。鹤食,意指道家饮食,体现了诗人寻求长生不老的方式。
从妻给:意为依赖妻子供给。
花窠:指的是花卉丛生的园圃。
课子锄:督促儿子从事农活。
绝粮:断绝粮食,形容经济困难。
缘买砚:因为购买砚台而导致经济紧张。
止酒:戒酒。
为躭书:专心致志于书籍。
野服:山野间的粗布衣衫。
禅心:佛教的信仰之心。
涉世疏:与社会接触较少,与世无争。
丹炉:炼丹的炉子。
添火候:加大炼丹的火候。
健似十年初:身体健壮如初,意指修炼的成果显著。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日常生活的诗作。开篇两句“鹤食从妻给,花窠课子锄”描述了诗人家庭的温馨景象:他依赖妻子供给食物,而孩子们则在家中花园里劳作。这种画面表现出一种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绝粮缘买砚,止酒为躭书”则是诗人在述说自己的生活态度:尽管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甚至有时会出现断粮的情况,但他宁愿用节省下来的钱去买砚台、写字作画;同时为了全心投入读书写作,他选择了戒酒。这两句诗充分展示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野服迎人懒,禅心涉世疏”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揭示:穿着简朴的衣物,并不热衷于交际应酬,他对世界的态度是超然物外的。这种心态既体现了他的清高脱俗,又反映出他在纷繁世事中保持的一份宁静与淡泊。
最后两句“丹炉添火候,健似十年初”则以炼丹的比喻来形容诗人老当益壮的精神面貌: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和健康的心态,仿佛回到了刚接触文学创作的青涩岁月。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热爱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传递出诗人与世无争、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鹤食》是南宋诗人赵庚夫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使得文人墨客们往往寄情于山水田园,抒发内心的情感。
赵庚夫作为南宋的一位诗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的人生际遇也十分曲折。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在故乡,他与大自然为伴,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在他的笔下,自然景象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更是他内心情感的寄托。
在这一时期,南宋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方面,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得粮食产量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士人阶层地位上升,文化氛围浓厚。这些时代背景都为赵庚夫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视野。
综上所述,《鹤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赵庚夫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人生曲折,但他仍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自然景色之中。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