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气
习气年来已尽除,一窗长是读方书。
家因护竹厨无笋,住偶隣僧饭有蔬。
老去情怀多感旧,贫来亲故不如初。
几时深入青山隠,木叶为衣稳跨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多年以来我已经彻底改变了我的习惯,每天都把大部分时间花在阅读古典文献上。因为家附近种了很多竹子,所以厨房里总是有很多竹笋。和邻居们的关系也处理得很好,偶尔还会和他们一起吃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怀旧。贫穷让我与亲戚和朋友的关系不如以前那么好了。什么时候能去深山老林隐居呢?穿上树叶做成的衣服,骑着稳当的驴子慢慢前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习气:指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或嗜好。在这里是指不良习惯已经逐渐消除。
2. 年:时间单位,指一年。这里可以理解为一段时间。
3. 尽除:完全去除。
4. 一窗:表示一种环境或空间。这里可以理解为在家中。
5. 长是:总是。
6. 方书:中医经典著作。在这里表示医学方面的书籍。
7. 护竹厨:用竹子制作的厨房。
8. 无笋:没有竹笋。这里可以理解为家里没有竹笋这道菜。
9. 住偶:居住的地方偶尔。
10. 邻僧:邻居的僧人。
11. 饭有蔬:饭菜里有蔬菜。这里可以理解为吃饭时经常有蔬菜。
12. 老去:年龄增长,岁月流逝。
13. 情怀:心情和情感。
14. 感旧:怀念过去。
15. 贫来:贫穷的到来。
16. 亲故:亲戚朋友。
17. 不如初:不如以前。
18. 深入:深入到深处。
19. 青山隠:隐居于青山之中。
20. 木叶:树叶。
21. 为衣:作为衣服。
22. 跨馿:骑在驴上。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习气”为题,抒发了自己摒弃俗气、潜心修习的志趣与心境。首联描述了诗人近年来努力摆脱世俗习气,一心一意研读经典医书,体现出了对知识探索的热爱和执着追求。颔联则通过描绘家庭生活中的朴素细节——以保护竹子为由拒绝了家中的竹笋供应,以及与邻居僧人交好,共享素食,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超脱凡尘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颈联中,诗人感慨随着年龄的增长,怀旧之情愈发浓厚,而贫病之交也让曾经的亲朋好友渐行渐远。此联传达了诗人面对人生起落时的无奈与惆怅。尾联则表达了诗人渴望隐逸山林的愿望,寓意着诗人期望在青山绿水间寻找内心的宁静,过上悠然自得的生活。整首诗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恬静淡薄的心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习气》是南宋诗人赵庚夫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之后,也就是宋高宗时期(1127年-1162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政权南迁,社会动荡不安。
赵庚夫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种种原因被贬谪,晚年归隐山林。他的诗作多反映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时事的关切。
在《习气》这首诗中,赵庚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习气的反思和对人生态度的批判。他用“飘风回雪”来形容自己曾经的轻浮和狂妄,用“松柏凌寒”来比喻自己的坚韧和不屈。这种对人生态度的反省和批判,反映了赵庚夫在这个特殊时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