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广右方提刑
节旄昨下九疑山,图画仙真上界还。
巡历半经三管地,笑谈尽伏五溪蛮。
受恩人拜祠堂下,留墨神呵古洞间。
早晚归班论边琐,有书时遣扣柴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节旄:古代使者所持的符节。这里指赵庚夫派遣出去的代表。
2. 九疑山:在湖南省宁远县境内,相传为舜葬之地。
3. 图画仙真:描绘神仙的画像。
4. 上界:天堂,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5. 巡历:巡视,巡查。
6. 三管地:即三江地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包括西江、浔江、漓江三条江流的流域范围。
7. 五溪蛮:泛指居住在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的少数民族。
8. 受恩人:接受恩惠的人,这里指广右地区的人民。
9. 祠堂:祭祀祖先或神佛的庙宇。
10. 留墨神呵古洞:描述古迹的美丽传说。
11. 早晚:时间上的迟早。
12. 归班:回到原来的职位。
13. 边琐:边疆的事务。
14. 有书时遣扣柴关:如果有书信需要传达,就派人来敲门通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寄广右方提刑”,表达了诗人对方提刑的敬仰和期待之情。诗中的“节旄”指的是使者所持的符节,象征着皇权,以比喻方提刑的尊贵身份。而“九疑山”则位于湖南南部,是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用以形容方提刑的使命崇高,如同仙人巡视人间。
“巡历半经三管地”一句,描述了方提刑在任职期间,足迹遍布广袤疆域的景象,充分展示了他恪尽职守、关心民瘼的品质。同时,他也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谈笑之间便可降服异族,因此有了“笑谈尽伏五溪蛮”之说。
接下来,“受恩人拜祠堂下”与“留墨神呵古洞间”两句,从侧面传达了方提刑深受百姓爱戴,以及他在公务之余还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其中,“祠堂”代表民间信仰,表达了对使者的感激;“古洞”则是古人祈求平安的场所,暗示着诗人与方提刑之间的深厚交情。
最后,“早晚归班论边琐,有书时遣扣柴关”表明了诗人期望方提刑早日归来,共议国事,并表达了若有书信传达心意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方提刑形象的描绘,流露出诗人对他深切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广右方提刑》是南宋诗人赵庚夫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金朝和南宋对峙的历史阶段。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赵庚夫已经步入老年。他的一生经历了从金到南宋的变革,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世的沧桑。他曾担任过多种官职,但在晚年选择了退隐山林,专注于诗词歌赋的创作。
在诗中,赵庚夫表达了对广右方提刑的关心和敬意。广右地区在当时属于南宋与金朝的交界地带,战争频繁,民生疾苦。作为提刑官,广右方肩负着治理一方的重任,为国家的安全和百姓的安宁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