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千林气脉未全归,一点清香已著枝。
每爱月窗横瘦影,敢将水墨污冰姿。
淡妆出屋新相见,索笑巡簷旧有诗。
不见化工先著力,雪中风韵最相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片森林的气韵还没有完全展现,但已经有了清新的香气挂在枝头。我常常喜欢在月光映照的窗户前欣赏那孤单而瘦削的影子,却不敢用笔墨亵渎那份纯净的美。
就像初次见面的佳人穿着淡雅的妆容走出屋子,她想和我一起分享笑意,一起巡视檐下旧有的诗篇。看不见造物主在寒风中早早付出了努力,让白雪中的风韵恰如其分地融为一体。
去完善
释义
《梅花》是南宋诗人舒邦佐创作的一首咏物抒怀的诗。以下是注释:
1. 千林:指众多的树林或梅树。这里用来形容梅花的繁茂景象。
2. 气脉:气象脉络,此处比喻梅花的形态和神韵。
3. 全归:完全归属于某物或某人。这里表示梅花的形态尚未完全展现出来。
4. 一点清香:指梅花的香气。
5. 著枝:落在枝头,表示梅花初开时的情景。
6. 月窗:月光下的窗户,这里用来描绘月色中梅花的倩影。
7. 横瘦影:指梅花在月色中的倒影,形象地表现了梅花的清瘦姿态。
8. 敢将水墨:不敢用笔墨来描绘梅花的美丽。这里是作者自谦之词。
9. 污冰姿:玷污了梅花的冰清玉洁之美。
10. 淡妆出屋:形容梅花初开的景象。
11. 索笑:引逗人发笑,这里指梅花引得人们欢笑。
12. 巡簷:在屋檐下徘徊,这里指人们在欣赏梅花时绕着房子走动。
13. 旧有诗:指古人对梅花的赞美之诗。
14. 化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指造物主。
15. 著力:用力,这里是说造物主在塑造梅花的美丽时不遗余力。
16. 风韵:风采神韵,这里指梅花的气质。
17. 最相宜:最合适不过,这里强调梅花在雪中表现得最为美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梅花”,是诗人舒邦佐借梅花表达了个人独特的见解和审美观。首联以“千林气脉未全归,一点清香已著枝”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独特韵味,突显其独树一帜的品质。颔联“每爱月窗横瘦影,敢将水墨污冰姿”则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冰雪般品质的赞美,并与一些表面化的绘画技巧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对梅花之美的深刻理解。颈联“淡妆出屋新相见,索笑巡簷旧有诗”则是诗人从梅花中悟出的哲理:梅花如同清淡的妆容,尽管简单却依旧令人着迷;而无论是古老的诗篇还是眼前的梅花,都展现着同样的幽香之美。尾联“不见化工先著力,雪中风韵最相宜”则是诗人对梅花的最好总结,强调梅花在风雪中摇曳生姿、婉转悠扬的韵味最令人欣赏。整首诗既有对梅花外形的精细描绘,又有对其内在精神的深刻阐述,体现出了诗人独特的见解和真挚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花》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舒邦佐所作。这首诗歌颂了梅花的坚韧品质和纯洁高雅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在创作时间上,这首诗大约作于南宋时期,也就是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北方领土丧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此时期,舒邦佐的人生际遇也颇为曲折。他曾担任地方官吏,但由于正直不阿,不愿与腐败官僚同流合污,最后辞官回乡,过着隐逸的生活。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梅花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梅花成为了诗人表达理想、情操的象征。当时文人墨客纷纷以梅花为题材进行创作,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操。舒邦佐也不例外,他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追求和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