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僧

标题包含
赠僧
利门名路两无凭,百岁风前短焰灯。 只恐为僧心不了,为僧得了尽输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荀鹤(846年-904年),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是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以诗才著称,尤以五言律诗见长。 杜荀鹤出身贫寒,年轻时曾四处游历,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他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芸芸思密达
去完善

译文
名利之路皆不可靠,百年人生如同风中残烛。只怕即使做了和尚仍心有执着,而真正放下一切的人,已经超越了世俗之念。
芸芸思密达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利门:指谋求名利之道,此处喻世俗生活。 2. 名路:求取功名的途径。 3. 无凭:没有凭据或凭借,意指难以依赖。 4. 百岁:指人的一生。 5. 风前:在风吹拂之前,表示时间短暂。 6. 短焰灯:指生命如闪电般短暂的光亮。 7. 了:明了、了解。 8. 为僧:成为僧人,指出家为僧。 9. 得了:领悟到了。 10. 尽输僧:完全输给僧人,意为在悟性上比不过僧人。
芸芸思密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赠僧》描绘了名利之路的无常和短暂,诗人提醒我们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不要轻易被外在的纷繁所影响。诗中以"利门名路"比喻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以"百岁风前短焰灯"形象地展示出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强调我们需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的担忧,担心他们虽然剃度出家,却无法真正放下尘世的执着,无法达到心灵的解脱。而这正是第三、四句所要表达的,即使僧人能够完全摒弃世俗的欲望,也无法逃脱生命的轮回,因为一切有为之法皆是无常。这首诗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既是对世人的劝诫,也是对自我心灵的警醒。
芸芸思密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僧》是唐代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约是在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左右,此时正值唐朝晚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在这个时期,杜荀鹤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这使他深感世道不公和人生无常。然而,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在这一时期,他与禅宗僧人交往甚密,受到了禅宗思想的熏陶,这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哲理和智慧。 此外,唐朝晚期的时代背景也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时的朝廷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仍,百姓生活困苦。这一切都让杜荀鹤深感忧虑,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黑暗的世界。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赠僧》,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芸芸思密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