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范长官郑主簿送战船至盐屿江上奉酬应尉
相送长江风浪轻,尉仙真自好心情。
四更明月宿何处,鱼骨山前第一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分别时江风轻轻吹拂,祝愿你心情愉悦。
在这宁静的夜晚,你将抵达何处呢?鱼骨山将成为你的第一站。
去完善
释义
1. 相送:互相送别;相互告别。
2. 长江:古有“江”特指长江的说法。
3. 尉仙:是作者提到的一位官职为尉的人,这里把尉比作神仙。
4. 四更: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四更即深夜时。
5. 鱼骨山:位于福建福州的一座山,具体地理位置存在争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长江边送战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在江风轻拂、波浪轻轻的场景中,诗人将尉仙的真性情展现得十分淋漓尽致。而在这宁静的夜晚,明月高悬,使整首诗显得格外清幽脱俗。
“四更明月宿何处”则是对景物进行了细微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最后的“鱼骨山前第一程”,则寓意着前程漫漫,但依旧要坚定前行。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情友情,又凸显了其豪放豁达的胸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同范长官郑主簿送战船至盐屿江上奉酬应尉》是南宋诗人林亦之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晚期,即公元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
在这段时间里,林亦之曾担任官员,对国家的军事防御事务有一定的了解和参与。当时南宋正处于金朝的威胁之下,边境战争频繁,因此战船运送物资和士兵是常有的事。诗人送战船至盐屿江上的情景激发了其创作的灵感。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比较动荡,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外部面临着金、蒙等势力的压迫。这种时代背景无疑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其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