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峰院夜语奉酬郑簿
百级上层峦,呼镫同所欢。
甆杯真有道,行李似无官。
妙语胜熊掌,疎才愧鹖冠。
古人相见意,不作酒肴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岭重叠,一起骑马共享欢乐时光;
陶瓷酒杯品味生活真谛,不必为行李忙碌奔波;
美妙的言辞胜过美食,稀疏的才能自愧不如;
古人们相聚的意义,不仅仅是品尝佳肴。
去完善
释义
百级上层峦:这里是指位于高处的瑞峰院,需要通过一百级台阶才能到达。
呼镫同所欢:指大家一起呼唤侍者点灯照明。
甆杯真有道:指瑞峰院的瓷器杯子制作精良,非常具有艺术性。
行李似无官:这里是指作者和他的朋友们在这里旅行游玩,仿佛没有公务在身,心情轻松愉快。
妙语胜熊掌:形容他们之间的谈话非常有趣,超过了美食带来的乐趣。
疎才愧鹖冠:表示自己才能疏浅,无法与朋友们相提并论。
古人相见意:引用古时候人们的交往方式,表示他们对友情的珍视。
不作酒肴看:指他们的友情不是建立在吃喝之上的,而是更加高尚的情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欣赏美景、品茗论道的愉悦场景。诗歌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运用对比手法,突显出陶瓷酒杯的高雅品质,以及自己淡泊名利的心境。同时,通过比喻和拟人化手法,诗人赞美了友人的妙语连珠和才华横溢,也对自己疏于才学表示自谦。最后,诗人传达了古人相交不重在酒食的深厚情谊。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瑞峰院夜语奉酬郑簿》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亦之所作。林亦之生卒年不详,但他的主要活动在宋仁宗时期(1022-1063),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诗大约创作于这个时间段。
在宋仁宗时期,宋朝经济文化繁荣,诗歌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林亦之作为一个有才华的诗人,他的作品受到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喜爱。然而,他的生活并不一帆风顺,他曾经因为家庭贫困而放弃科举考试,转而投身教育事业。这些人生经历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首诗中,林亦之以“瑞峰院夜语”为题,描绘了夜晚寺院的宁静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奉酬郑簿,我们也可以看出林亦之与郑簿之间的深厚友谊。这种友谊在那个时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文人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