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酬致仕通直吴七丈上元所寄之什
空齐自合冷如灰,何物龙钟似不才。
日日读书无处用,年年作客几时回。
君为诸老先生行,我在当初最后来。
可忍残春对耆旧,不携斗酒去相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内心孤寂犹如死灰般沉寂,谁像我这般年迈又无用。
每日读书却无法发挥用处,年复一年寄居他乡不知何时能归。
您是这些老先生的代表,我是最后加入的年轻人。
怎能忍受在春光消逝的时候面对这些前辈,却不带上美酒前去陪伴。
去完善
释义
1. 空齐:古代的殿名,位于未央宫内,用以指代朝廷。这里可以理解为朝廷政事。
2. 自合:本应如此。
3. 冷如灰:形容朝廷政事冷淡如水,毫无生气。
4. 何物:什么东西,这里指作者自己。
5. 龙钟:年老体衰的样子。
6. 不才:没有才能的人,这里是作者的自嘲。
7. 日日读书无处用:每天读书却无法得到实际的应用。
8. 年年作客几时回:每年都在外漂泊,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家乡。
9. 君为诸老先生行:您是各位老先生的代表。
10. 我在当初最后来:我是最后一个来到这里的。
11. 可忍:怎么能忍受。
12. 残春:春天的末尾。
13. 耆旧:年老的朋友,这里指吴七丈。
14. 斗酒:一斗酒,形容数量不多。
15. 去相陪:一起去陪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上元节期间的孤独和思乡之情。首先,“空齐自合冷如灰”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冷清环境,这种氛围让他想起了自己潦倒的境遇,就如同龙钟的老者一般无用。接着,他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尽管每天都勤奋读书,却找不到可以施展才华的地方,年年在外漂泊,何时才能回到家乡呢?
然后,诗人提到吴七丈这位故友,他已经退休在家,过着悠闲的生活。而诗人自己则是刚刚步入社会,面临着各种挑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诗人不禁想到应该去找寻老朋友,共同度过这个美好时光。
然而,诗人并没有选择马上行动,而是发问道:“可忍残春对耆旧,不携斗酒去相陪?”这样的问句体现了他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希望与故友相聚,分享彼此的喜悦;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在这样的场合下,自己还未有所作为,不足以去面对那些长辈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林亦之作于晚年。据史书记载,林亦之是浙江温州人,字学可,号月渔。他年少时以诗名震乡里,曾任教谕、县令等职。但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晚年终因不愿依附权贵而辞官回乡。这首诗就是他在晚年回乡后所作,表达了他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在林亦之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他在任期间,虽然尽力治理地方,但始终无法改变社会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逐渐认识到官场黑暗,最终选择辞官回乡。在回到家乡后,他过上了平静的生活,时常与友人交流诗歌,抒发胸臆。
《次韵奉酬致仕通直吴七丈上元所寄之什》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林亦之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他以元宵节为背景,描绘了人们在节日中的欢乐景象,以及自己在这个时刻对友情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林亦之作为诗人的才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