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草堂同爨呈稚春

标题包含
草堂同爨呈稚春
云锦堂前花作堆,寻幽养静属吾侪。 高高下下黄柑树,曲曲斜斜碧草阶。 数点远山如越县,一条寒水似秦淮。 庞公父子能留客,我亦三年忘客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林亦之"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没有足够的公开资料。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
去完善

译文
云锦堂前的花朵簇拥在一起,探寻幽静和休养身心是我们所向往的。高高低低的柑橘树,曲折蜿蜒的绿草地台阶。远方的几座山就像越县的景色,而那寒冷的一条河流则像秦淮河。庞公和他的儿子都能热情招待客人,而我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已经忘记了做客时的那份拘束感。
去完善
释义
1. 云锦:指如云彩般美丽的锦缎,这里用来形容草木繁茂的景象。 2. 堂前:庭院的前部,即房屋前的空地。 3. 花作堆:花朵盛开,形成一团一簇的景象。 4. 寻幽养静:寻找幽静的地方修养身心。 5. 属吾侪:属于我们这些人。 6. 高高下下:高低起伏。 7. 黄柑树:黄色的柑橘类果树。 8. 曲曲斜斜:曲折蜿蜒。 9. 碧草阶:绿色的草地与台阶。 10. 数点远山: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峦。 11. 越县:古代浙江省的一个县份,此处借指远方。 12. 一条寒水:寒冷的溪水或河水。 13. 秦淮:中国江苏省的一条河流,这里是比喻。 14. 庞公父子:庞德公和他的儿子庞统,这里代指热情好客的主人。 15. 我亦三年:我也在这里住了三年。 16. 忘客怀:忘记了自己是客人的身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象,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草堂周围的美景和人物之间的深情厚谊。首联通过描述云锦堂前的繁花盛景,表现了诗人在此寻找幽静、修养身心的愉悦心情。颔联通过对黄柑树和碧草阶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优美与宁静。颈联通过远山与寒水的比喻,使读者感受到越县和秦淮两地的风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尾联则借用了庞公父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在此地流连忘返的心境。整首诗色彩斑斓,意境深远,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情趣与诗人的豪情壮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草堂同爨呈稚春》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林亦之所作,创作于公元1246年左右。 这个时期,林亦之生活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外有蒙古铁蹄践踏河山,内有政治腐化、民生疾苦。尽管如此,他仍坚守文人志士的风骨,寄情山水,以诗明志。 此间,林亦之人生际遇颇多波折,他曾两度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高中,无奈归家。在家中,他亲自耕作,与贫苦百姓共度时艰,这一时期的生活经历也极大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此外,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还包括:民族矛盾激化,国家危机四伏;文人墨客积极投身抗金事业,或寄情山水、描绘田园风光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理学家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思想影响深远,强调读书明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亦之的诗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