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司业挽词
未作鹏飞万里程,一时英俊已铮铮。
只应傲雪凌云气,合得惊天动地名。
明月酒杯如李白,暮年官职似阳城。
秋风癸亥古祠下,多少行人泪眼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未能实现鹏程万里的抱负,但一时的英俊才子已经相当出色。
他们应当有凌寒傲雪的气概,才能够享有震撼天地的声誉。
他们的豪放与诗人李白相比,他们的晚年官职类似于阳城。
在秋风中的癸亥年,古祠之下,多少行人为之泪满衣襟。
去完善
释义
1. 未作鹏飞万里程:指尚未有大作为。鹏飞,大鹏鸟飞翔,比喻远大的抱负。万里程,形容遥远的路程。
2. 铮铮:这里形容人物的优秀品质。
3. 只应傲雪凌云气:傲雪,指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凌云,意指志存高远。
4. 合得惊天动地名:合得,应该得到;惊天动地,形容影响力巨大。
5. 李白: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6. 阳城:唐朝官员,曾任道州刺史。
7. 秋风癸亥古祠下:描述秋天的景象,癸亥是古代干支纪年中的一种年份,代表一种时间概念。古祠,古代的祠堂或庙宇。
8. 行人泪眼盈:行人为逝者而流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黄司业的悼念,表现了诗人对其才华和品质的赞美,同时也传达出诗人的悲痛之情。首联表达了对黄司业英年早逝的惋惜,以及他在当时社会中广受赞誉的地位。颔联则刻画了黄司业傲骨嶙峋、志存高远的形象,认为他本应有更加辉煌的成就。颈联将黄司业与李白的豪情壮志和阳城的清高官职相提并论,凸显出其卓越的品质和才情。尾联描绘了在秋风的吹拂下,黄司业的祠堂引得无数人驻足悼念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黄司业的深切怀念之情。整首诗通过对黄司业生平的回顾,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不朽业绩,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感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黄司业挽词》是南宋诗人林亦之作的一首挽诗,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与金朝的战争不断,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文人墨客们纷纷投身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以抒发胸中壮志和忧国忧民之情。
林亦之在这一时期,他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读书治学,勤奋刻苦,终于在文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他在仕途上却并未取得显著的成绩,一生清贫,郁郁不得志。
这首《黄司业挽词》便是林亦之为悼念友人黄司业而作的。在诗中,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黄司业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其人品、才学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命运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林亦之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南宋文人面对时代风云变幻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仰和高尚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