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严子陵钓台
莫向金门傲冕旒,归来却要著羊裘。
乾坤不是刘文叔,那得长竿钓白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金门:这里指代朝廷或官宦生活。
2. 冕旒:古代帝王的礼冠,此处借指皇帝。
3. 刘文叔:即汉光武帝刘秀。他曾在湖阳水边拜见严子陵,后来成为东汉开国皇帝。这里把刘秀比作治理国家的贤能君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严子陵钓台”,是南宋诗人林亦之作于西湖畔的一处景点,诗以严子陵为对象,赞美其高洁的人格和不慕名利的精神风貌。
首句以“金门傲冕旒”形象地描绘出严子陵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表现出他高贵的品质。次句的“归来却要著羊裘”则表达了诗人对严子陵选择在民间过上自由自在生活的敬意。接下来的两句“乾坤不是刘文叔,那得长竿钓白头”,是诗人发出的感慨,意思是如果不是像刘邦这样的明君在位,严子陵恐怕难以保持这种与世无争的高雅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严子陵的生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严子陵高尚品质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严子陵钓台》是南宋诗人林亦之作的一首诗,作于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89年)。
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诗人感慨时局不稳,有志难伸。他借严子陵的故事来寄托自己隐居江边的愿望和对历史名人的敬仰。诗人描绘了严子陵故里的自然风光和古迹钓台,抒发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淡泊名利的理解。
严子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初年的著名隐士。他曾在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拒绝出仕,选择了归隐生活。后人为了纪念他的高洁品质,修建了严子陵钓台。林亦之在参观钓台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