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夏循矩先生挽词

标题包含
夏循矩先生挽词
叹惜青灯下,偏旁古字通。 读残五车去,赢得一生穷。 末俗轻前辈,何人念此翁。 伤心旧时宅,飒飒已如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林亦之"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没有足够的公开资料。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
去完善

译文
感叹时光的流逝,在灯火阑珊处细细品味古文的韵味。阅读万卷书,却换得一世清贫。如今的风气不再尊重前辈,又有谁会怀念这位老人呢?回首往事,不禁为那曾经的家园感到悲伤,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一切都已化为乌有。
去完善
释义
叹惜青灯下,偏旁古字通:在这令人惋惜的暗淡灯光下,作者对古代的文学知识和字形结构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其中“青灯”指的是昏暗的油灯,表达了环境的冷清。 读残五车去,赢得一生穷:诗人辛勤阅读,耗费了无数的心血,但得到的却是贫穷潦倒的一生。这里“五车”出自成语“学富五车”,用来形容学识丰富。 末俗轻前辈,何人念此翁:现代的风气很轻视年长的学者,还有谁会怀念这位夏循矩先生呢?这句主要是对世俗风气的批判和对逝者的悼念。 伤心旧时宅,飒飒已如空:想起那曾经的故宅,心中不禁感到悲伤,因为那里已经变得萧条落寞,如同虚无。这里的“飒飒”是形容风声的象声词,表达出荒凉寂寥的氛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夏循矩先生的哀悼和敬仰之情。诗人首先描述了夏先生的生活情景,他在青灯下辛勤地研究和学习,对古文字有深入的了解。这里的“叹惜”表达了对夏先生离世的不舍和对他在世时致力于学术的敬意。接下来的两句“读残五车去,赢得一生穷”则说明了夏先生在学问上的追求和付出,虽然生活贫困,但他却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精神上的满足。 诗人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提到了当时社会风气对前辈的忽视和不尊重,“末俗轻前辈,何人念此翁。”这种风气让诗人感到痛心,他期望能有更多的人怀念这位老人,并以此反思自身对社会风气的认识和改进。最后,诗人以“伤心旧时宅,飒飒已如空”的诗句收尾,描绘了夏先生故居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苍凉,是悼念之作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循矩先生挽词》是南宋诗人林亦之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发,民生疾苦。 在创作这首诗时,林亦之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他曾经担任官职,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此后,他以诗文名世,与友人唱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在这段时间里,林亦之对社会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心使他创作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元之间的战争不断,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时,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益激烈,导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林亦之以他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民众的忧虑以及对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